一种改进的植硅体实验室前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9371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植硅体实验室前处理方法,属于微体生物实验室提取处理领域,包括步骤:S1,称取干燥样品10g放入500ml玻璃烧杯,加入去离子水溶解;S2,样品溶解后移入用超声波震荡处理,震荡分解团块,使沉积物颗粒分散;S3,用筛析法选取10‑200μm粒级的固体物;S4,加入稀盐酸5ml充分搅拌,除去铁钙碳酸盐杂质;S5,选取10‑100μm粒级的主要硅酸体固体物;S6,制片观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实验顺序,通过超声震荡方式将沉积物颗粒充分分散,为硅酸体分离做好重要前提工作;通过筛分法提前剔除黏土、砂土等杂质,降低了盐酸的使用量,节省了试剂的使用成本;省去重液的浮选萃取步骤,节省了试剂的使用成本,也省去了重液回收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体生物实验室提取处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改进的植硅体实验室前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植物硅酸体(简称植硅体)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可溶性单硅酸后沉淀于植物中的非晶质二氧化硅颗粒。其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耐腐蚀、耐高温、原地沉积等特征,在植物组织死亡或燃烧后仍能长时间保存于土壤和沉积物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植硅体被广泛应用于古环境研究、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农学和植物学等领域,其中包括植硅体的分类及命名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基于植硅体对环境因子的敏感响应,许多学者将其作为古环境重建中的重要指标,反演一些区域的古植被和古气候变化。

2、植硅体在广泛的植物中都有分布,并且在植物的各个不同部位(根、茎、叶、花、果、种子)都有发现。植硅体一旦在植物体内形成,其大小范围从5~100μm不等,有时直径超过1000μm。

3、通过实验室方法提取分离出植硅体,是进行相关研究的重要步骤。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一般土壤和松散沉积物(黏土、粉砂、淤泥等)展开讨论。

4、野外获得的含有植硅体的土壤和沉积物样品,首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植硅体实验室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植硅体实验室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150W,40kHz的超声波处理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植硅体实验室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使用浓度为10%的稀盐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植硅体实验室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植硅体实验室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晶芳高月新杨传胜张丹丹黄威孙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