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碳载体负载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9355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孔碳载体负载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催化剂中,以活性金属氧化物计,分布于多孔碳载体的孔道内的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相对于催化剂中所有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的占比超过50%。本发明专利技术催化剂在体系中性质稳定,活性中心不易流失,解决了以往技术中存在的非均相催化剂活性组分易流失的问题、催化剂寿命短的问题;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催化剂用于碳酸二烷基酯制备时,表现出优异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载型催化剂,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性金属组分主要负载于多孔碳载体的孔道内的催化剂、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该催化剂在制备碳酸二烷基酯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碳酸二甲酯(dmc)化学性质活泼、物理性质优良,并且无毒、易生物降解,是一种新的低污染、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基础化工原料,可作为溶剂、汽油添加剂、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羰基化、甲基化和羰基甲氧基化试剂,被广泛应用在化学化工领域,目前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基于dmc这一环境友好的化工原料的绿色化学过程。其中酯交换法优于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且联产乙二醇或丙二醇而成为现在极具工业前景的方法。

2、一般来说,酯交换反应多以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碳酸盐及碱金属醇等(us2011040117a1;wo2010063780a1)作为催化剂,但因其为均相催化剂,不易与产物分离,重复使用困难。常用的多相催化剂包括负载于载体上的碱金属或者碱金属盐、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碱(土)金属交换的沸石或粘土材料和离子交换树脂等。负载于载体上的碱金属或者碱金属盐,如kf/al2o3、naoh/壳聚糖和cs2co3/sio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孔碳载体负载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孔碳载体、活性金属组分和选自氮、硫和磷中的至少一种杂原子,其中,相对于催化剂总质量,多孔碳载体的含量为50%~99%,以活性金属氧化物计的活性金属组分含量为0.1%~50%,以元素计的杂原子的含量为0.1%~5%;所述活性金属为选自镁、铝、和钙中的至少一种,以活性金属氧化物计,分布于多孔碳载体的孔道内的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相对于催化剂中所有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的占比超过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碳载体的粒径为0.1mm~3mm,优选为0.3mm~2mm;多孔碳载体的孔径为5~500nm,优选为50~...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孔碳载体负载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孔碳载体、活性金属组分和选自氮、硫和磷中的至少一种杂原子,其中,相对于催化剂总质量,多孔碳载体的含量为50%~99%,以活性金属氧化物计的活性金属组分含量为0.1%~50%,以元素计的杂原子的含量为0.1%~5%;所述活性金属为选自镁、铝、和钙中的至少一种,以活性金属氧化物计,分布于多孔碳载体的孔道内的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相对于催化剂中所有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的占比超过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碳载体的粒径为0.1mm~3mm,优选为0.3mm~2mm;多孔碳载体的孔径为5~500nm,优选为50~3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活性金属氧化物计,通过xps测定的分布于多孔碳载体的外表面的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相对于催化剂中所有活性金属组分的含量低于50%,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军伟俞峰萍王意何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