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气囊式传力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9336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气囊式传力结构包括气囊组件、充气组件以及注浆组件,气囊组件设置在肥槽内,位于土体围护结构和预制侧墙之间,气囊组件与充气组件连接,注浆组件的一端位于土体围护结构和预制侧墙之间,通过气囊组件有效传递压应力后,可实现车站整体结构的拼装,再向肥槽内灌注高强水泥浆液,实现对肥槽的完整填充,适用于取消轮廓外侧凸台的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施工,降低基坑土石方开挖量和围护结构体量,减少占据城市紧张地表面积,减少管线的迁改和既有建筑物的动迁工作量,降低工程造价和施工周期,有效调节传力结构压力大小和膨胀宽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施工方法,用于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气囊式传力结构的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气囊式传力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预制装配式建筑因生产效率高、构件精准、绿色环保的特点,代表了现代化建筑业的未来趋势。与现浇地铁车站的修建模式不同,装配式地铁车站是通过将主体结构的梁、板、柱、墙等构件进行拆分,工厂化标准化和模块化预制后,运输至现场,借助吊装设备将各个分割构件吊入明挖基坑中进行拼装,各个分割构件之间采用连接钢棒紧固形成整体。

2、现浇地铁车站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是紧贴围护结构施作,在底板、中板和顶板施作完成后,可形成铰支撑,以抵抗土体侧向土压力,然后可依次相应位置的内置撑,而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施作方法则存在显著不同,为了便于预制结构的吊装放入,明挖基坑宽度往往大于主体结构的外轮廓线尺寸,两者之间存在肥槽(空隙),这就导致内支撑体系拆除后,基坑围护结构在巨大的土压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失稳,因此,需要在土体结构与预制构件之间设置中间传力构件,使两者共同形成受力体系,协同抵抗土压力。

3、在以往的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设计中,车站底板与侧墙底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气囊式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组件(10)、充气组件(20)以及注浆组件(30),所述气囊组件(10)设置在肥槽(1)内,位于土体围护结构(2)和预制侧墙(3)之间,所述气囊组件(10)与所述充气组件(20)连接,所述注浆组件(30)的一端位于土体围护结构和预制侧墙(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气囊式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10)包括充气管(11)和设置在所述充气管(11)上的第一气囊(12)、第二气囊(13)以及第三气囊(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气囊式传力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气囊式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组件(10)、充气组件(20)以及注浆组件(30),所述气囊组件(10)设置在肥槽(1)内,位于土体围护结构(2)和预制侧墙(3)之间,所述气囊组件(10)与所述充气组件(20)连接,所述注浆组件(30)的一端位于土体围护结构和预制侧墙(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气囊式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10)包括充气管(11)和设置在所述充气管(11)上的第一气囊(12)、第二气囊(13)以及第三气囊(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气囊式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12)位于所述预制侧墙(3)一侧,与预制底板(4)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气囊(13)位于所述预制侧墙(3)一侧,与预制中板(5)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气囊(14)位于所述预制侧墙(3)一侧,与预制顶板(6)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气囊式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20)包括气泵(21),所述气泵(21)与所述充气管(11)连接,所述气泵(21)连接有氮气瓶。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气囊式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20)还包括充气阀门(22)和气压表(23),所述充气阀门(22)设置在所述充气管(11)上,所述气压表(23)设置在所述充气管(11)上,所述充气阀门(22)位于所述气泵(21)和所述气压表(23)之间。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望杨杨李向阳杨浩怡张世雷胡志华梁万鹏钟登科邓琪邹德润罗帆何熊刘靖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