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油脂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3037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肤油脂检测设备,涉及皮肤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具有上壳体、下壳体的检测座,还包括薄膜收放装置、吸油薄膜、安装筒、安装部、切割部,上壳体和下壳体外壁开设有供切割部自由通过的避让口,吸油薄膜位于检测座外侧的部位覆盖避让口,且吸油薄膜宽度尺寸大于避让口的内径尺寸;设于安装筒内的切割驱动装置,切割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安装部在安装筒内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人工方式将吸油薄膜贴附在皮肤表面,且在取样完毕后,能够将吸油薄膜吸附油脂的区域切下,切下的吸油薄膜的形状尺寸固定,进而能够对吸油薄膜固定面积的油脂量进行油脂量化分析,整个操作较为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皮肤检测,具体为一种皮肤油脂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1、皮肤皮脂腺所分泌的油脂(即皮脂),具有滋润皮肤、毛发,防止皮肤水分蒸发,抑制和杀灭皮肤表面的细菌等功效。通过分析皮肤表面皮脂含量,除了可以判断皮肤类型外,还可以通过皮脂含量的变化,推断人体代谢情况,并做出相应调理。与此同时,皮脂异常分泌或分泌成分改变将会导致许多皮肤病(如痤疮等)的发生。为研究皮脂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也需要先实现皮脂含量的测定。因此,皮脂含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人体皮肤油脂分泌的测量与定量分析是人体健康测量和人体美容的重要内容。皮肤油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sebumeter法:这是一种世界公认的皮脂测量方法。使用sebumeter sm810仪器,它基于油斑光度计原理工作。具体操作是将0.1 mm厚的特殊消光胶带贴压在皮肤上,吸收皮肤上的油脂后,胶带会变成半透明,透光量随之变化。通过测定透光量,可以测得皮肤油脂含量。

3、图像分析法:这种方法涉及将贴压在经过脱脂处理的皮肤上。由于油脂对光不散射,当薄膜微孔中的空气被吸收的油脂取代后,薄膜会变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肤油脂检测设备,包括具有上壳体(1)、下壳体(2)的检测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油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收放装置包括固接于所述上壳体(1)内腔壁的中空轴(24)、固接于所述下壳体(2)内腔壁的安装轴,所述中空轴(24)周缘转动地套装有收卷辊(12),所述安装轴周缘转动地套装有放卷辊(14),所述吸油薄膜(3)两端分别卷绕在所述收卷辊(12)、所述放卷辊(14),所述上壳体(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收卷辊(12)旋转的收卷旋转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油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油脂检测设备,包括具有上壳体(1)、下壳体(2)的检测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油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收放装置包括固接于所述上壳体(1)内腔壁的中空轴(24)、固接于所述下壳体(2)内腔壁的安装轴,所述中空轴(24)周缘转动地套装有收卷辊(12),所述安装轴周缘转动地套装有放卷辊(14),所述吸油薄膜(3)两端分别卷绕在所述收卷辊(12)、所述放卷辊(14),所述上壳体(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收卷辊(12)旋转的收卷旋转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油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导辊(11),两个所述导辊(11)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薄膜穿口(4)内,所述吸油薄膜(3)绕过两个所述导辊(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油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旋转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上壳体(1)内腔壁的收卷电机(13),所述收卷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地套接有主动齿轮(19),所述收卷辊(12)周缘开设有齿轮段(18),所述主动齿轮(19)与所述齿轮段(18)外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油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外侧壁通过固定轴(6)转动连接有防护盖(9),所述防护盖(9)绕所述固定轴(6)的轴向旋转,以贴合所述吸油薄膜(3)表面,所述防护盖(9)表面开设有与所述避让口(36)相对应的切刀避让槽(7),所述中空轴(24)周缘套接有阻尼胶套(20),所述阻尼胶套(20)插合于所述收卷辊(12)的中孔,且与所述收卷辊(12)的中孔壁构成滑动配合,所述中空轴(24)上设有阻尼调节装置,所述阻尼调节装置用于在所述防护盖(9)翻转过程中,撑大所述阻尼胶套(20),使所述阻尼胶套(20)外表面与所述收卷辊(12)中孔壁的摩擦阻力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肤油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调节装置包括伸缩插合于所述中空轴(24)中孔内的胀紧拉杆(35),所述胀紧拉杆(35)远离所述上壳体(1)的一端同轴固接有胀紧部(21),所述胀紧部(21)外径朝远离所述胀紧拉杆(35)的方向依次递增,所述中空轴(24)内开设有供所述胀紧部(21)卡合的锥孔,所述中空轴(24)周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茜高田原初大可郭保林何刚张巧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