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屈曲梁蜂窝结构空气阻尼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1、阻尼,作为动力学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其核心作用在于通过一系列物理机制——包括但不限于摩擦、粘滞效应、电阻以及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耗散等,将系统内部积累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并释放到环境中,从而有效地抑制或减缓系统的振动幅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种能量转换过程不仅是机械能向热能的转变,更是对系统动态行为进行有效调控的关键手段。
2、阻尼器的设计与应用,其耗能效率的高低不仅仅受限于其本身的材料特性、几何形状、结构布局等固有属性,还深受其工作环境中与周围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特别是阻尼器两端相对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以及位移量等动态参数。通常而言,当阻尼器的刚度适当降低时,意味着其对系统运动的约束减弱,从而允许更大幅度的相对运动发生。这种相对运动的增强直接促进了阻尼机制的激活,使得更多的动能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进而提升了阻尼器的耗能效率,对于减振降噪、保护结构免受过大应力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3、然而,当阻尼器被应用于柔性结构(如高层建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屈曲梁蜂窝结构空气阻尼减振装置,包括中壳体(1),所述中壳体(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密封圈(2)活动连接有上壳体(3)和下壳体(4),其特征在于:上壳体(3)和下壳体(4)之间沿中壳体(1)的外侧均匀环设有多个外拉簧(5);所述中壳体(1)包括壳身(100),壳身(100)内固定设置有隔板(101),隔板(101)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球状连接件(102),所述隔板(101)与球状连接件(102)之间开设有透气孔(103);所述中壳体(1)的隔板(101)上端面与上壳体(3)之间固定设置有屈曲梁蜂窝结构(8),所述中壳体(1)的球状连接件(102)通过螺纹与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屈曲梁蜂窝结构空气阻尼减振装置,包括中壳体(1),所述中壳体(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密封圈(2)活动连接有上壳体(3)和下壳体(4),其特征在于:上壳体(3)和下壳体(4)之间沿中壳体(1)的外侧均匀环设有多个外拉簧(5);所述中壳体(1)包括壳身(100),壳身(100)内固定设置有隔板(101),隔板(101)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球状连接件(102),所述隔板(101)与球状连接件(102)之间开设有透气孔(103);所述中壳体(1)的隔板(101)上端面与上壳体(3)之间固定设置有屈曲梁蜂窝结构(8),所述中壳体(1)的球状连接件(102)通过螺纹与阀门(9)相连接,阀门(9)周身环设有内压簧(10),内压簧(10)通过限位件(11)限位并抵接在中壳体(1)的隔板(101)下端面和下壳体(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屈曲梁蜂窝结构空气阻尼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3)顶部开设有凹槽(6),凹槽(6)内通过螺纹与端子(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屈曲梁蜂窝结构空气阻尼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屈曲梁蜂窝结构(8)包括基座(81),基座(81)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支撑柱(82),基座(81)中心设置有基台(83),相邻两个支撑柱(82)的内壁上侧和基台(83)的外壁上侧分别与相应的斜侧板(84)相连接,斜侧板(84)与竖向柱(85)的下端相连接,竖向柱(85)的顶端设置有上平台(86);所述基座(81)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8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瑞,黄厚杰,卢文忠,张浩浩,朱延兵,戴成弟,徐静,赖勇,倪宏威,朱剑,诸德文,孙尧,吉煜,陈刚,李世震,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阳光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