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i的陆空两用微型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ai的陆空两用微型机器人结合了地面行驶与空中飞行的能力,并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广泛。
2、随着微型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灵活移动的机器人需求日益增长。现有的微型机器人为了保证移动能力,需要进行轻量化、简洁化的设计要求,控制系统与结构部件不能过于复杂,往往只具备单一的移动方式,如仅能行走或仅能飞行,这限制了它们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ai的陆空两用微型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通过双向电机的正反向转动控制绳体的收卷或放出,从而控制飞行翅的展开或折叠,保护飞行翅,便于微型机器人在飞行模式和路行模式间转换。
2、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ai的陆空两用微型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包括:盒身,盒身由三块第一侧板与三块第二侧板首位顺次连接而成。
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AI的陆空两用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I的陆空两用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第一侧板(11)均设置在两块第二侧板(12)之间,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两侧分别与两块第二侧板(12)相靠近的一侧连接,盒身为六面体,盒身的俯视图形似为正三角形,盒身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块盖板(13),两块所述盖板(13)相靠近的一侧分别与盒体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侧板(1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板(12)的长度,两块所述第一侧板(11)对称分布在盒身纵向轴线的两侧,两块所述第一侧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i的陆空两用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i的陆空两用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第一侧板(11)均设置在两块第二侧板(12)之间,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两侧分别与两块第二侧板(12)相靠近的一侧连接,盒身为六面体,盒身的俯视图形似为正三角形,盒身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块盖板(13),两块所述盖板(13)相靠近的一侧分别与盒体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侧板(1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板(12)的长度,两块所述第一侧板(11)对称分布在盒身纵向轴线的两侧,两块所述第一侧板(11)为一组对应板,每块对应板的外侧均贯穿开设有窗口(15)、第二孔道(16),每块对应板侧面的上部均连接有一个放置盒(17),所述放置盒(17)与窗口(15)相连通,所述放置盒(17)与第二孔道(16)相连通,所述放置盒(17)用于收纳折叠后的行走件(2),所述第二侧板(12)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一孔道(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i的陆空两用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件(2)包括:上腿(21),所述上腿(21)的顶端与第二侧板(12)的侧面连接,所述上腿(21)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内侧设置有驱动器(25),所述驱动器(25)两侧的中部均连接有杆体(23),所述杆体(23)的一端穿过连接板(22)并与边板(24)连接,所述杆体(23)与连接板(22)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器(25)连接有下腿(26),所述驱动器(25)用于驱动下腿(26),所述驱动器(25)的顶端电性连接有第一导线(27)和第二导线(2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ai的陆空两用微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飞行件(3)与一个放置盒(17)相适配,所述飞行件(3)包括:折翅(31),所述折翅(31)共若干个,所述折翅(31)设置在一块第一侧板(11)的外侧,所述折翅(31)远离第一侧板(11)的一侧连接有骨条(32),所述骨条(32)共若干条,每条所述骨条(32)均设置在两条折翅(31)之间,每条所述骨条(32)的两侧分别与两条折翅(31)相靠近的一侧连接,所述骨条(32)用于加固折翅(31),所述折翅(31)以骨条(32)为轴进行折叠或伸展,远离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一条折翅(31)为外翅,外翅远离所述上腿(21)一侧的边缘处连接有第一竖板(35),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一条折翅(31)为里翅,里翅靠近所述上腿(21)一侧的边缘处连接有第二竖板(38),所述第一竖板(35)通过弹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天,陈鹏,刘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智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