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研究,特别涉及动脉血管的疾病研究模型的构建,具体是一种用于测试环境污染物对原代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毒性的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动脉血管病变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等疾病的发病率连年上升,而环境污染物是其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复杂,其最基础的病理表现是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之间交流紊乱。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之间的交流分为自分泌与旁分泌和细胞连接两种,交流紊乱主要表现为分泌物水平改变和缝隙连接通道状态改变。因此研究环境污染物对原代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对于防治动脉血管病变所引起的各种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有重要意义。
2、现有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道的研究多选择其中一种细胞研究其膜上缝隙连接蛋白的结构和表达变化,对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共培养所形成的缝隙连接研究较少。已报道有关共培养所形成的缝隙连接的研究通过在transwell小室两侧分别接种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模拟血管的组织解剖结构。此种以transwe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测试环境污染物对原代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毒性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环境污染物对原代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毒性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原代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体外分层共培养模型构建完成后,对其进行鉴定,具体为:通过推动针筒(2)产生的气流将第二培养通道(17)中的残余培养基液体排尽;向针筒(2)内装入灭菌PBS液体,打开机械式流量控制器(1),以5 μl/min的速度向第二培养通道(17)中灌入灭菌PBS液体,完成对第二培养通道(17)的冲洗;冲洗完成后,向针筒(2)内装入 D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试环境污染物对原代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毒性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环境污染物对原代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毒性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原代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体外分层共培养模型构建完成后,对其进行鉴定,具体为:通过推动针筒(2)产生的气流将第二培养通道(17)中的残余培养基液体排尽;向针筒(2)内装入灭菌pbs液体,打开机械式流量控制器(1),以5 μl/min的速度向第二培养通道(17)中灌入灭菌pbs液体,完成对第二培养通道(17)的冲洗;冲洗完成后,向针筒(2)内装入 dil-ac-ldl染液,打开机械式流量控制器(1),以5 μl/min的速度向第二培养通道(17)中灌入dil-ac-ldl染液,直至dil-ac-ldl染液充满整个第二培养通道(17),然后放入细胞培养箱孵育2 h;孵育完成后,通过推动针筒(2)产生的气流将第二培养通道(17)中的残余dil-ac-ldl染液排尽;向针筒(2)内装入灭菌pbs液体,打开机械式流量控制器(1),以5 μl/min的速度向第二培养通道(17)中灌入灭菌pbs液体,完成对第二培养通道(17)的冲洗;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激发波495 nm和发射波565 nm的条件下进行观察,若红色荧光标记整齐规律排布,则模型构建成功;若红色荧光零星散布,则模型构建失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环境污染物对原代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毒性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机械式流量控制器(1)的输出端与针筒(2)的活塞连接,控制针筒(2)内液体流速;针筒(2)的容量为1 ml或5 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环境污染物对原代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毒性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对流式双通道微芯片(12)中,第一培养通道(13)的高度为30 μm、长度为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小江,周育瑾,侯晓敏,陈亮京,施熠炜,聂继盛,高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