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式太阳能热发电固体颗粒吸热、换热性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9234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堆积式太阳能热发电固体颗粒吸热、换热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进料漏斗、滑道、接收器、竖向颗粒通道、横向颗粒通道,且横向颗粒通道远离竖向颗粒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料漏斗连接;还包括光源和布置于滑道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滑道上与所述进料漏斗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滑道开口大小的闸阀;所述竖向颗粒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测试装置可实现颗粒流速连续可控,颗粒能够循环加热,进料温度可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测试方法,提供了具体计算公式,能够准确评估固体颗粒在不同初温下的吸热、换热能力,有利于对固体颗粒研发和固体颗粒吸热器的研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颗粒吸热性能测试,具体地指一种堆积式太阳能热发电固体颗粒吸热、换热性能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1、太阳能具有清洁绿色且分布广泛的优点。太阳能直接光热转化利用,因可以搭配储能系统实现稳定出力、参与电网调峰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以熔融盐为传热介质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电成本仍然很高。开发新一代固体颗粒光热转换材料,提升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的吸热能力、运行温度,从而降低发电成本,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2、对固体颗粒性能的准确评估是高性能固体颗粒光热转换材料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对固体颗粒吸热性能的评价需要用到固体颗粒吸热器,然而,现阶段的固体颗粒吸热器设计都面向工程实际应用而非实验测试,并且有固体颗粒流速、流量不可控的缺点。如专利cn115930467a公开了一种变受光面积的幕帘式颗粒吸热器,利用重力使颗粒自由下落形成幕帘,但由于颗粒自由下落速度过快导致辐照时间极短,颗粒升温幅度较小,吸热效果较差。另外专利cn110057119a也公开了一种颗粒吸热装置及其吸热器,利用鼓风机从下往上吹扫增加了颗粒的辐照停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积式太阳能热发电固体颗粒吸热、换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漏斗(1)、滑道(4)、接收器(6)、竖向颗粒通道(8)、横向颗粒通道(10),且横向颗粒通道(10)远离竖向颗粒通道(8)的一端与所述进料漏斗(1)的入口端连接;还包括光源(11),设置在滑道(4)上方,用于为滑道(4)内部的颗粒提供模拟聚光太阳辐照;还包括布置于滑道(4)起点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2)、布置于滑道(4)终点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4);所述滑道(4)上与所述进料漏斗(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滑道(4)开口大小的闸阀(3);所述竖向颗粒通道(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杆(7)和第二螺杆(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积式太阳能热发电固体颗粒吸热、换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漏斗(1)、滑道(4)、接收器(6)、竖向颗粒通道(8)、横向颗粒通道(10),且横向颗粒通道(10)远离竖向颗粒通道(8)的一端与所述进料漏斗(1)的入口端连接;还包括光源(11),设置在滑道(4)上方,用于为滑道(4)内部的颗粒提供模拟聚光太阳辐照;还包括布置于滑道(4)起点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2)、布置于滑道(4)终点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4);所述滑道(4)上与所述进料漏斗(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滑道(4)开口大小的闸阀(3);所述竖向颗粒通道(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杆(7)和第二螺杆(9);所述闸阀(3)、第一螺杆(7)和第二螺杆(9)为自动化机构;所述进料漏斗(1)的外侧设置有加热器(2);所述滑道(4)的外侧设置有保温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式太阳能热发电固体颗粒吸热、换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4)的中点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式太阳能热发电固体颗粒吸热、换热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漏斗(1)、竖向颗粒通道(8)和横向颗粒通道(10)的外侧也设置有保温装置(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式太阳能热发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骈齐翔李进张航汪逸哲邓晓琴吴思维杨刚许雅琴龚浩宇张海涛谭业贵王峰林凡伟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