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豆杉拟态育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9192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2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豆杉拟态育苗装置,属于灌木育苗技术领域,包括生态棚,所述生态棚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生态棚的侧面开设有透光口,所述生态棚内腔顶部的两侧均活动设置有活动框,所述生态棚的内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筒,本技术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然后蜗轮分别对活动筒和活动轴转动,利用连接杆对活动框进行移动,利用活动框对透光口进行遮挡,避免生态棚内的种植的红豆杉幼苗照射过多的阳光,同时在遮光的情况下,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口活动框和第二通风口与生态棚内的空气流通,营造红豆杉喜阴的特点,同时在生态棚内填充生态土壤,方便对生态土壤的酸碱性进行控制,保障红豆杉幼苗的快速发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灌木育苗,具体为一种红豆杉拟态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1、红豆杉,红豆杉科红豆杉属一种常绿乔木或灌木,植株可高达30米。叶披针形或针形,螺旋状排列或交互对生;雌雄异株;雄球花常单生或成穗状花序状;雌球花单生或成对;种子浆果或核果状,包被于肉质假种皮中,红豆杉自然生长在海拔1000~1500米处,生长环境具有喜阴、耐旱、抗寒的特点,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2、红豆杉由于生长速度缓慢,同时随着砍伐的加速,自然繁殖的红豆杉越来越少,同时生长调节苛刻,抑制了人工培育的进度,现有的育苗装置无法模拟红豆杉的原生态生长环境,造成红豆杉幼苗的成活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豆杉拟态育苗装置,包括生态棚,所述生态棚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生态棚的侧面开设有透光口,所述生态棚内腔顶部的两侧均活动设置有活动框,所述生态棚的内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筒,所述活动筒的内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框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分别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豆杉拟态育苗装置,包括生态棚(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棚(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风口(2),所述生态棚(1)的侧面开设有透光口(3),所述生态棚(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活动设置有活动框(4),所述生态棚(1)的内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筒(5),所述活动筒(5)的内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轴(6),所述活动框(4)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底部分别固定于活动筒(5)和活动轴(6)的表面,所述生态棚(1)的正面固定有固定箱(8),所述固定箱(8)的内腔设置有调节组件(9),所述活动框(4)的内腔开设有第二通风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豆杉拟态育苗装置,包括生态棚(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棚(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风口(2),所述生态棚(1)的侧面开设有透光口(3),所述生态棚(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活动设置有活动框(4),所述生态棚(1)的内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筒(5),所述活动筒(5)的内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轴(6),所述活动框(4)的底部固定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底部分别固定于活动筒(5)和活动轴(6)的表面,所述生态棚(1)的正面固定有固定箱(8),所述固定箱(8)的内腔设置有调节组件(9),所述活动框(4)的内腔开设有第二通风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豆杉拟态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9)包括通过轴承转动于固定箱(8)内腔的两组蜗杆(91),所述蜗杆(91)的一端贯穿至固定箱(8)的外侧并固定有转盘(92),所述活动轴(6)的一端贯穿至活动筒(5)的外侧,所述活动筒(5)和活动轴(6)的一端均贯穿至固定箱(8)的内腔,所述蜗杆(91)的顶部啮合有蜗轮(93),所述蜗轮(93)分别固定于活动轴(6)和活动筒(5)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熙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喜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