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光信息处理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合成莫尔晶格的优化梳齿间距光频梳发生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光学频率梳,即光频梳的概念起源于锁模激光器,在频域上表现为一系列频率等间距分布的梳齿。光频梳根据产生机制可以分为克尔光频梳、电光光频梳等,其中电光光频梳是利用电光调制器调制激光产生边带,从而产生频率等间距的梳齿分布。近年来,集成芯片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电光光频梳的发展,基于高品质因子的微环谐振环产生的电光光频梳,使电光光频梳的带宽、稳定性、信噪比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原理是通过给微环谐振环制备电极、加载微波信号,使微波信号的调制频率等于谐振环的自由光谱范围,则电光调制产生的边带的频率与谐振环的谐振频率一致,从而形成高效的电光光频梳输出。电光光频梳的梳齿间距由谐振环的尺寸决定,想要产生梳齿间距更小的电光光频梳,则需要增大谐振环的尺寸,这与集成芯片器件的小型化要求相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产生的光频梳的梳齿数量较少、且梳齿的形状易发生畸变以及信噪比较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合成莫尔晶格的优化梳齿间距光频梳发生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耦合两个尺寸不相等的光纤谐振环并施加共振的电光相位调制,在频率维度上构造莫尔晶格以输出梳齿间距为两个谐振环自由光谱范围的最大公约数的光频梳,进而通过改变耦合强度控制输出光频梳的光谱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合成莫尔晶格的优化梳齿间距光频梳发生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频率维度是指:通过信号发生器生成微波信号并通过电光相位调制至匹配光纤谐振环的自由光谱范围,类比于实空间中晶格中格点的耦合,构造人工合成频率维度,每个谐振模式则为合成晶格的格点,合成的晶格周期则为自由光谱范围,实现梳齿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合成莫尔晶格的优化梳齿间距光频梳发生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耦合两个尺寸不相等的光纤谐振环并施加共振的电光相位调制,在频率维度上构造莫尔晶格以输出梳齿间距为两个谐振环自由光谱范围的最大公约数的光频梳,进而通过改变耦合强度控制输出光频梳的光谱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合成莫尔晶格的优化梳齿间距光频梳发生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频率维度是指:通过信号发生器生成微波信号并通过电光相位调制至匹配光纤谐振环的自由光谱范围,类比于实空间中晶格中格点的耦合,构造人工合成频率维度,每个谐振模式则为合成晶格的格点,合成的晶格周期则为自由光谱范围,实现梳齿间距更小的电光光频梳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合成莫尔晶格的优化梳齿间距光频梳发生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晶格周期分别为ω1=2πvg/l1=n1ω和ω2=2πvg/l2=n2ω,其中:vg为光在环中传输的群速度,ω为两个光纤谐振环自由光谱范围的最大公约数,l1和l2分别为两个光纤谐振环的周长;当两个光纤谐振环耦合之后,则可以构造晶格周期为n1n2ω的合成莫尔晶格,ω1:ω2类比于莫尔晶格的扭转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合成莫尔晶格的优化梳齿间距光频梳发生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光谱分布,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节:通过扫描泵浦源的波长,调节两个光纤谐振环的耦合比,测量得到不同耦合比下合成莫尔晶格的能带或将泵浦源的波长调整为单波长,测量得到不同耦合比下的光谱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基于合成莫尔晶格的优化梳齿间距光频梳发生方法,其特征是,在人工合成莫尔晶格中,由于两个环形谐振环的自由光谱范围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璐琦,李广珍,贺炎炎,王珞珈,郑远林,陈险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