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集流体、其制备方法和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439166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22
一种复合集流体、其制备方法和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复合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S1、对聚丙烯基材层的至少一侧进行离子清洗,使聚丙烯基材层的表面形成悬挂键;在聚丙烯基材层的表面形成第一无机层,在第一无机层上设置多个贯通第一无机层的孔结构,孔结构延伸至聚丙烯基材层内且不贯通聚丙烯基材层;孔结构规则分布于第一无机层;S2、在孔结构内填充导电层,且导电层位于第一无机层上;导电层包括第二无机层和金属层,第二无机层填充于孔结构且位于第一无机层上,金属层位于第二无机层上。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复合集流体,能够提高复合集流体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集流体、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新兴行业的发展,锂电池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电池厂、整车厂对锂电池材料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及提质增效等提出更严苛要求。

2、集流体是锂电池内部汇集电流的结构或零件。其功能是自身承载正负极活性物质,并汇集电池活性物质产生较大的输出电流。相较传统集流体,复合集流体采用“金属-高分子材料-金属”的“三明治”结构,具备高安全、长寿命、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应用优势,有望成为未来锂电正负极集流体的主流应用。

3、复合集流体中的高分子层材料目前主流有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两种,其中pet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官能团,相较pp不耐电解液腐蚀,因此pp更适合作为复合集流体中的基材。但是,金属材料在pp上的附着力差,复合集流体的稳定性较差,导致复合集流体的量产难度较大,也延后了其产业化进度。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复合集流体是目前二次电池领域制备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聚丙烯基材层进行离子清洗,使所述聚丙烯基材层的表面形成悬挂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结构贯通所述第一无机层的幅宽方向的相对两端,多个所述孔结构均匀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设置多个贯通所述第一无机层的孔结构,所述孔结构延伸至所述聚丙烯基材层内且不贯通所述聚丙烯基材层,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盲孔结构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聚丙烯基材层进行离子清洗,使所述聚丙烯基材层的表面形成悬挂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结构贯通所述第一无机层的幅宽方向的相对两端,多个所述孔结构均匀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在所述第一无机层上设置多个贯通所述第一无机层的孔结构,所述孔结构延伸至所述聚丙烯基材层内且不贯通所述聚丙烯基材层,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盲孔结构的深度与所述聚丙烯基材层厚度的比值为1:4.5-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孔结构的宽度与相邻两个所述孔结构之间的间距之比为1:1-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盲孔结构的深度为50-100n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刻蚀液对所述聚丙烯基材层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的位置进行刻蚀形成所述第二盲孔结构,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的材质均独立的选自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杰杨帆李骁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臻锂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