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9163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肤治疗系统,包括控制主机和手持设备,所述手持设备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针头部和驱动部,针头部包括空心的针头,所述驱动部连接并驱动针头部移动至针头插入或退出人体皮肤组织,所述控制主机包括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为针头提供负压以将人体皮肤组织通过插入人体皮肤组织的针头抽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创伤小、无热效应和热损伤、治疗效果明显且治疗周期短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皮肤治疗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一些基于能量的皮肤治疗技术,例如激光,射频(rf)或超声等,都是通过热技术促进皮肤组织的合成代谢及组织修复从而实现治疗。因为这些技术都是基于热效应,会损伤热敏感皮肤组织区域,使皮肤组织出现红斑、色素沉积、皮肤肿胀及皮肤炎症等问题,造成不可逆的热损伤,所以对于一切热敏感区的皮肤组织及其周围的组织无法完成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皮肤治疗系统,通过负压抽出多余的组织和血液,相比侵入性的(例如整形外科)或非侵入性的(例如激光、射频(rf)或超声)的皮肤治疗技术,本方案风险低、结果可预测,具有创伤小、无热效应和热损伤、治疗效果明显且治疗周期短的优点,为非热切除技术,可实现皮肤收紧、皮肤提拉和减少皮肤松弛,相比热效应的方法具有更小副作用,治疗过后皮肤组织可快速关闭孔洞,从而使孔洞的出血和瘢痕形成最小化,皮肤组织愈合时间快,且基本没有不良反应。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主机和手持设备,所述手持设备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上的针头部(2)和驱动部,针头部(2)包括空心的针头(21),所述驱动部连接并驱动针头部(2)移动至针头(21)插入或退出人体皮肤组织,所述控制主机包括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为针头(21)提供负压以将人体皮肤组织通过插入人体皮肤组织的针头(21)抽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底托(3),底托(3)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上,所述手持设备工作时,底托(3)一端接触待治疗的皮肤表面,所述驱动部驱动针头(21)穿过底托(3)后刺入皮肤,底托(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主机和手持设备,所述手持设备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上的针头部(2)和驱动部,针头部(2)包括空心的针头(21),所述驱动部连接并驱动针头部(2)移动至针头(21)插入或退出人体皮肤组织,所述控制主机包括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为针头(21)提供负压以将人体皮肤组织通过插入人体皮肤组织的针头(21)抽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底托(3),底托(3)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上,所述手持设备工作时,底托(3)一端接触待治疗的皮肤表面,所述驱动部驱动针头(21)穿过底托(3)后刺入皮肤,底托(3)上设有通道,该通道连接负压装置,通过所述负压装置将皮肤表面的多余组织和血液抽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底托(3)包括底托座(31)、底托翼(32)和底托头(33),底托座(31)和底托头(33)通过底托翼(32)连接,底托座(31)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上,底托头(33)上设有一个通孔,使用时,针头(21)穿过底托头(33)上的通孔后刺穿皮肤,底托头(33)上设有一围绕底托头(33)中部通孔的凹槽(333),所述凹槽中设有一底托隔板,该底托隔板和底托头(33)的底板间隔布置,底托隔板和底托头(33)的底板之间围成一容腔,该容腔的底部侧壁上安装有第二软管接头(331),第二软管接头(331)为中空结构,第二软管接头(331)的一端连通底托头(33)底板和底托隔板之间的容腔、另一端连接所述负压装置,所述底托隔板上设有为通孔的隔板孔(332),隔板孔(332)连通底托头(33)的底板和底托隔板之间的容腔,皮肤表面的多余组织和血液通过隔板孔(332)被吸入底托头(33)的底板和底托隔板之间的容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头部(2)安装在壳体(1)头部一端,针头部(2)还包括针头基座(22)和连接套筒(23),连接套筒(23)的一端连接壳体(1)内的驱动部、另一端穿过壳体(1)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黄亚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迈思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