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组件及蒸发式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115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19
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及蒸发式冷却器。换热组件包括框架;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设置于所述框架内,所述换热管组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用于与预设结构连通的冷媒管路;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内,且所述喷淋机构位于所述换热管组的上方;接水盘;循环水路。本技术提供的换热组件及蒸发式冷却器,将冷媒管路和循环水路均设置在换热管组的第一侧,并且将冷媒管路与循环水路错位设置,减少了冷媒管路和循环水路对框架内的空间占用,有效的增加换热管组的体积,从而能够增加换热管组的换热量,达到在相同占用空间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换热组件的换热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换热组件及蒸发式冷却器


技术介绍

1、蒸发式冷却器是将淋洒式排管冷却器和循环冷却塔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冷却设备,集二者优点于一体。冷却器采用逆流式结构,主要包括风机、箱体、接水盘、冷却换热管组、钢结构架、风窗、循环水泵、浮球阀等。冷却管并联使用,换热面积大,系统阻力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模块化设计,独立单元操作,可根据系统生产能力任意增加或调整。由于以上优点,蒸发冷机组在空间狭小的商用场合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但是传统的蒸发冷机组的冷却换热管组的冷媒管路和循环水泵所在的循环水路分别设置在蒸发式冷却器的两侧,使得蒸发式冷却器的两侧均存在大量的空间未被利用,还会使得冷却换热管组的体积减小,造成蒸发式冷却器的占用空间较大且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管组的冷媒管路和循环水路对空间占用而造成蒸发式冷却器的占用空间较大且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将换热管组的冷媒管路和循环水路设置在框架的同一侧以降低空间占用、增加换热管路体积来增加换热效率的换热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路包括冷媒分液管(61),所述冷媒分液管(61)位于所述换热管组(2)的第一侧的斜上方,且所述冷媒分液管(61)与所述换热管组(2)之间具有水平间距和竖直间距,所述循环水路(5)位于所述冷媒分液管(61)的下方,且所述循环水路(5)通过所述竖直间距与所述喷淋机构(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路(5)具有水分液管(51)和多根水分液支管(52),所述水分液管(51)位于所述冷媒分液管(61)的下方,且所述水分液支管(52)通过所述竖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路包括冷媒分液管(61),所述冷媒分液管(61)位于所述换热管组(2)的第一侧的斜上方,且所述冷媒分液管(61)与所述换热管组(2)之间具有水平间距和竖直间距,所述循环水路(5)位于所述冷媒分液管(61)的下方,且所述循环水路(5)通过所述竖直间距与所述喷淋机构(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路(5)具有水分液管(51)和多根水分液支管(52),所述水分液管(51)位于所述冷媒分液管(61)的下方,且所述水分液支管(52)通过所述竖直间距与所述喷淋机构(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路还包括冷媒分液支管(62),所述冷媒分液管(61)通过所述冷媒分液支管(62)与所述换热管组(2)连通,且所述冷媒分液支管(62)与所述水分液支管(52)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路包括集液管(63),所述集液管(63)位于所述换热管组(2)的下方,所述循环水路(5)位于所述集液管(63)和所述框架(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水泵(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国杰陈培生黄洪乐王玉杨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