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扶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088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径扶正器,涉及扶正器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外壳、驱动部和接头部;外壳远离驱动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接头部远离驱动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通孔,外壳的外壁开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设置有外推块;驱动部远离接头部的一端滑动穿设在第一通孔内且能够与外壳传递扭矩,驱动部通过锥面与外推块接触,随着驱动部向靠近第一连接部的方向移动,驱动部能够驱动外推块向外壳的外部移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以变化外径的扶正器无法实现外径的无级变化,且结构和控制方式复杂、变径状态无法在地面直观显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扶正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变径扶正器


技术介绍

1、现有直井和定向段所用扶正器均为固定外径尺寸,在入井前根据区域钻井经验,钻具组合中放置相应直径的扶正器,同时选用相应的井身质量控制方法对井斜、方位进行检测,当井斜存在超标风险或所钻井段需要稳斜或纠斜时,需要起钻后,重新组合相应的钻具组合并配合扶正器尺寸,以达到所需目的;若选用变径扶正器,则可大大减少起下钻作业次数,节约钻井成本。

2、为此,现有技术中存在两种可以变化外径的扶正器,一种需要在其下钻到位后通过在钻具内投入推筒机构,在液压的作用下实现扶正器外径变大,下钻过程中扶正器外径小,防止下钻过程中钻具阻卡风险;这种可以变化外径的扶正器只能实现一次变径,外径尺寸单一。另一种可以变化外径的扶正器可以通过电机驱动活塞移动改变活塞腔压力,推动推靠块外移,能够实现2级变径,但结构复杂,且井下变径过程中变径档位不能直观显示在地面,易造成误判断。

3、因此,如何实现扶正器的外径可以变化,并且使得扶正器的外径的变化无限级变径且易于控制和直观显示在地面,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内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通过螺纹孔与所述驱动部上的外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内周设置有第一台阶部,所述外推块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对所述外推块施加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移动的第一弹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扶正器,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内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通过螺纹孔与所述驱动部上的外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内周设置有第一台阶部,所述外推块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对所述外推块施加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移动的第一弹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设置有第三台阶部,所述驱动部的外周设置有第四台阶部,所述第三台阶部与所述第四台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真祥刘虎代俊清刘云鹏韦谷运陈思安段华朱弘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