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谐振陀螺装配间隙修调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9016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谐振陀螺装配间隙修调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谐振子、平板电极、位于平板电极上的第一至第八电极、转台、离子源、光阑、检测与控制电路模块,所述谐振子的中心柱与平板电极固定连接,所述谐振子的球壳端面与平板电极之间设有预设间隙,所述平板电极下端与转台固定连接,所述离子源设于光阑的一侧,所述光阑中心设有用于截取离子束的通孔,所述第一至第八电极均沿逆时针方向等间隔的设于平板电极上,所述检测与控制电路模块通过线缆与第一至第八电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并实现了装配后谐振子与平板电极之间间隙的精密调整,实现了对间隙前四次谐波的高精度修调,进一步减小了间隙不均匀性,提高了陀螺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振动陀螺,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谐振陀螺装配间隙修调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谐振陀螺是一种基于科里奥利效应的固态波动陀螺,具有长寿命、免维护、小体积、低成本、抗冲击、耐辐射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谐振陀螺主要有谐振子、电极盘、外壳、底座和电路构成。在谐振陀螺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胶粘、钎焊、键合等方式将谐振子与电极盘固定连接。电极盘主要有平板式和球面式两种。球面式电极盘装配采用球面配合,对装配的同心度以及电极盘加工的球面度要求很高,难以保证装配间隙的均匀性。平板式电极盘采用平面配合,装配的难度和对电极盘加工要求都大幅下降。因此,目前平板式装配方案被广泛应用于谐振陀螺的制造中。但是在装配中由于环境因素、实验条件以及谐振子加工精度的限制,采用平板式装配方案,谐振子唇沿与电极盘之间的间隙不均匀性依旧能达到微米量级。

2、谐振子与电极盘装配间隙的均匀性会直接影响陀螺静电激励检测的增益,导致驻波的检测与控制产生误差,严重影响陀螺的精度。虽然,本领域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谐振陀螺的精密装配装置和方法,通过对谐振子空间位置的多维精密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谐振陀螺装配间隙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谐振子、平板电极、位于平板电极上的第一至第八电极、转台、离子源、光阑、检测与控制电路模块,所述谐振子的中心柱与平板电极固定连接,所述谐振子的球壳端面与平板电极之间设有预设间隙,所述平板电极下端与转台固定连接,所述离子源设于光阑的一侧,所述光阑中心设有用于截取离子束的通孔,所述第一至第八电极均沿逆时针方向等间隔的设于平板电极上,所述检测与控制电路模块通过线缆与第一至第八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陀螺装配间隙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八电极的中心位于同一个圆,该圆的圆心与平板电极的中心重合,相邻的电极之间设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谐振陀螺装配间隙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谐振子、平板电极、位于平板电极上的第一至第八电极、转台、离子源、光阑、检测与控制电路模块,所述谐振子的中心柱与平板电极固定连接,所述谐振子的球壳端面与平板电极之间设有预设间隙,所述平板电极下端与转台固定连接,所述离子源设于光阑的一侧,所述光阑中心设有用于截取离子束的通孔,所述第一至第八电极均沿逆时针方向等间隔的设于平板电极上,所述检测与控制电路模块通过线缆与第一至第八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陀螺装配间隙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八电极的中心位于同一个圆,该圆的圆心与平板电极的中心重合,相邻的电极之间设有一定宽度的隔离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陀螺装配间隙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子的球壳端面与平板电极之间的间隙为10μm-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陀螺装配间隙修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中心通孔的直径为球壳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云峰邓楷昕吴伟贾永雷潘瑶杨开勇罗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