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扣式电池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89930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扣式电池的组装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依次进行负极壳(1)‑垫片(2)‑正极片(3)‑隔膜(5)‑锂片(6)‑垫片(2)‑弹簧片(7)‑正极壳(8)的安装,其中,负极壳(1)边缘、正极片(3)、隔膜(5)、锂片(6)凹面依次滴加不同大小的电解液(4)。该组装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扣式电池组装过程中出现的正负极错位、极片偏离、粘接性能差、组装电池一致性差及组装电池出现短路等问题,提升扣式电池的组装效率与验证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扣式电池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1、锂离子扣式电池因其组装方便、体积小、成本低、验证周期短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各种材料验证中;然而,在验证过程中,不当的组装方式会对正、负极材料的首效、克容量发挥、sei膜的均匀性、所组装的半电池一致性等性能造成影响,甚至易引发电池短路、出现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

2、目前,最常见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装方式为正极壳-正极片-电解液-隔膜-电解液-锂片-垫片-弹簧片-负极片-负极壳,这种方式虽然思路清晰、操作简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电极片难以固定、正负极错位、电池内部松动等情况,不仅影响组装电池的合格率、导致效率低,还容易影响组装电池的一致性、降低材料验证的准确度;同时,在锂离子电池的组装过程中,电池粘接剂也直接关系电池极片活性物质之间、活性物质与导电剂之间以及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等,例如:粘接剂对金属集流体粘接力弱,在循环充放电的测试过程中,受到应力作用、会出现粘接性能的持续下降,导致极片与浆料层之间的阻抗增加,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扣式电池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扣式电池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通过以下方法获得:首先,将聚丙烯腈加入到NMP溶剂中,搅拌2.5~3.5h、使其分散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随后,先向透明均匀的溶液中加入导电碳纳米管、常温下充分搅拌0.8~1.2h,再向溶液中加入导电炭黑、充分搅拌0.8~1.2h;之后,向溶液中加入正极活性材料,并充分搅拌3.5~4.5h,获得浆料细度小于40μm的正极浆料;最后,将正极浆料双面且均匀的涂覆于正极片的集流体上,并依次进行烘干、辊压,即得正极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扣式电池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扣式电池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通过以下方法获得:首先,将聚丙烯腈加入到nmp溶剂中,搅拌2.5~3.5h、使其分散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随后,先向透明均匀的溶液中加入导电碳纳米管、常温下充分搅拌0.8~1.2h,再向溶液中加入导电炭黑、充分搅拌0.8~1.2h;之后,向溶液中加入正极活性材料,并充分搅拌3.5~4.5h,获得浆料细度小于40μm的正极浆料;最后,将正极浆料双面且均匀的涂覆于正极片的集流体上,并依次进行烘干、辊压,即得正极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扣式电池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的集流体采用铝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扣式电池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浆料中,聚丙烯腈、导电碳纳米管、导电炭黑与正极活性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7%~2.9%:1.45%~1.55%:1.45%~1.55%:94%~94.4%;其中,导电碳纳米管与导电炭黑的质量比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扣式电池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腈与nmp溶剂配比关系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竞秋周伟柳红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