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供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由于其便捷性、安全性以及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在车辆充电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无线充电技术包括射频或微波无线充电技术、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和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其中,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较多,其依赖分离的供电线圈和受电线圈之间的高频交变的电磁场,从而在受电线圈处感应出交流电流,经过整流和滤波,为电动车辆的电池包充电。
2、然而,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的效率和功率,受供电线圈和受电线圈之间的偏移量影响。以6.6千瓦的无线充电系统的供电线圈与车辆的受电线圈在垂直于两线圈之间磁场方向上发生10厘米侧移为例,相比于两线圈在垂直于两线圈之间磁场方向上对准时,供电线圈所在的能量发射端的损耗增加了82.11%,达到591.51瓦。该值与普通家用电热水壶的功率相仿,导致能量发射端的表面最大温度高达95℃,从而使其具备引燃柳絮等低燃点异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发射线圈、支撑部件和控制部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能量发射线圈,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能量发射线圈与所述待充电装置的能量接收线圈之间的磁场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伸缩部件、第一限位部件以及第二限位部件,所述伸缩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连接,所述伸缩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件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件位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发射线圈、支撑部件和控制部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能量发射线圈,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能量发射线圈与所述待充电装置的能量接收线圈之间的磁场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伸缩部件、第一限位部件以及第二限位部件,所述伸缩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连接,所述伸缩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件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件位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件位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根据第一能量损耗调节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端的位姿,包括调节如下至少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动部件和移动部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转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端,所述移动部件位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根据第一能量损耗调节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端的位姿,包括调节如下至少一项: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为可伸缩连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供电部件,所述第一供电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供电部件用于向所述能量发射线圈提供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供电部件、线束和线束管理部件,所述第二供电部件设置于地面或充电桩中,所述第二供电部件通过线束向所述能量发射线圈...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