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磁共振,具体提供了一种噪声控制型气囊式核磁共振头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核磁共振检查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诊断,尤其对颅脑、脊椎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患者进行检查时需要屏气来配合检查。在需要屏气时,医护人员提醒患者开始屏气,然后患者开始屏气,此时医护人员可以获得更精确的检查结果,可以避免患者呼吸时产生伪影。
2、然而,核磁共振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巨大的噪声很容易导致患者听不到医护人员的提示,也就无法准确地屏气配合。因为核磁设备检查时不能存在金属异物,也就不能在患者头部放置耳机、扬声器等设备,所以在检查过程中往往需要中止检查使核磁设备停机后再与患者沟通,经过多次检查才能够获得准确的检查数据。存在检查效率低,检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噪声控制型气囊式核磁共振头颅固定装置,用于解决核磁设备的噪声导致患者无法听到医护人员提示,导致检查效率低,检查成本高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噪声控制型气囊式核磁共振头颅固定装置,用于在检查床(6)上磁共振头颈联合线圈的基座(7)内固定患者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1)、传声管道(2)和扬声器(3),所述传声管道(2)与气囊(1)连通,所述扬声器(3)设置于传声管道(2),传声管道(2)与气囊(1)内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气囊(1)与耳朵对应位置设置有振膜(9),所述扬声器(3)用于向传声管道(2)内气体产生振动,通过气体振动将声音传递至振膜(9),振膜(9)受气体振动作用而发生振动并产生声音,从而将声音传输至患者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噪声控制型气囊式核磁共振头颅固定装置,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噪声控制型气囊式核磁共振头颅固定装置,用于在检查床(6)上磁共振头颈联合线圈的基座(7)内固定患者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1)、传声管道(2)和扬声器(3),所述传声管道(2)与气囊(1)连通,所述扬声器(3)设置于传声管道(2),传声管道(2)与气囊(1)内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气囊(1)与耳朵对应位置设置有振膜(9),所述扬声器(3)用于向传声管道(2)内气体产生振动,通过气体振动将声音传递至振膜(9),振膜(9)受气体振动作用而发生振动并产生声音,从而将声音传输至患者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噪声控制型气囊式核磁共振头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气管道(4)和气源(5),所述输气管道(4)一端连接于气囊(1),所述输气管道(4)另一端连接于气源(5),气源(5)用于向气囊(1)充气,使气囊(1)膨胀并从侧面压紧患者头部,气囊(1)膨胀后的内部气压使振膜(9)处于紧绷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噪声控制型气囊式核磁共振头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气管道(4)和气源(5),所述输气管道(4)一端连接于传声管道(2),所述输气管道(4)另一端连接于气源(5),气源(5)通过输气管道(4)和传声管道(2)向气囊(1)充气,使气囊(1)膨胀并从侧面压紧患者头部,气囊(1)膨胀后的内部气压使振膜(9)处于紧绷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噪声控制型气囊式核磁共振头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固定于磁共振头颈联合线圈的基座内,所述传声管道(2)的长度大于检查床(6)的长度,所述扬声器(3)设置于远离传声管道(2)上气囊(1)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成,欧阳童舒,刘敏,王首龙,何长久,何勇,史晓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