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有限空间内底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8931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有限空间内底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底板后浇带槽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保护胎模,保护胎模部分嵌入底板后浇带槽侧边的先浇筑混凝土层内,底板后浇带槽纵向主筋与保护胎模顶部紧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地下有限空间内底板后浇带施工方法,包括:一:标记钢筋位置;二:在纵向主筋标记位置铺设保护胎模,浇筑地下室底板;三:在地下室顶板安装预留管道;四:制作宽度大于底板后浇带槽宽度的支撑小车;五:将混凝土经过预留管道运输至地下室内;六:经过锥台漏斗通过人字形溜槽浇筑混凝土;七:持续浇筑混凝土;八:振捣浇筑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混凝土通过保护层缝隙流入后浇带内,保证了后续浇筑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有限空间内底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在较长较大结构中,通常会设置后浇带来避免混凝土温度作用造成的开裂和挤压。而在地下底板后浇带施工中,由于底板钢筋保护层的设置,使得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会通过保护层缝隙流入后浇带内,导致后浇带内有较多混凝土结块,难以清除且在凿出过程中易破坏底板防水构造,影响后续浇筑结果。

2、受结构不均匀沉降影响,通常会在地下结构完成,地上结构达到一定高度后方可进行大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封闭。而在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受有限空间的限制,导致混凝土难以进入地下室,无法以泵车的形式快速浇筑。若采用地泵的浇筑形式,因地下后浇带通常较长且间隔距离较大,则需要不断的移动拆除泵管,增加浇筑时间,难以保证后浇带内混凝土结构不产生冷缝。

3、常见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浇筑分为以下两大类:

4、类别一、地泵接管式浇筑,提前按浇筑计划布置浇筑管道。存在易堵管,需要不断的拆除布料机、管道等,转移量较大。因难以保证浇筑过程持续进行,较长时间停滞浇筑后易造成后浇带内新旧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有限空间内底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1)以及地下室底板(1)上设置的先浇筑混凝土层(2),相邻先浇筑混凝土层(2)之间露出的地下室底板(1)作为底板后浇带槽(3),所述底板后浇带槽(3)底部设有保护层(4),所述保护层(4)上设有钢筋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后浇带槽(3)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沿纵向主筋(5)布置的保护胎模(6),所述保护胎模(6)部分嵌入底板后浇带槽(3)侧边的先浇筑混凝土层(2)内,所述底板后浇带槽(3)底部边缘的纵向主筋(5)与保护胎模(6)顶部紧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有限空间内底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地下室顶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有限空间内底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1)以及地下室底板(1)上设置的先浇筑混凝土层(2),相邻先浇筑混凝土层(2)之间露出的地下室底板(1)作为底板后浇带槽(3),所述底板后浇带槽(3)底部设有保护层(4),所述保护层(4)上设有钢筋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后浇带槽(3)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沿纵向主筋(5)布置的保护胎模(6),所述保护胎模(6)部分嵌入底板后浇带槽(3)侧边的先浇筑混凝土层(2)内,所述底板后浇带槽(3)底部边缘的纵向主筋(5)与保护胎模(6)顶部紧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有限空间内底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地下室顶板(7)设有多个与底板后浇带槽(3)相对应的竖直设置的预留管道(8),所述多个预留管道(8)沿底板后浇带槽(3)长度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有限空间内底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预留管道(8)下方设有横跨底板后浇带槽(3)的支撑小车(9),所述支撑小车(9)顶部设有可与预留管道(8)底部开口相对的入口,所述支撑小车(9)入口底部设有与底板后浇带槽(3)对应的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有限空间内底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小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铀周全马宜南林福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