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循环性能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8877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循环性能的检测方法。锂离子电池,满足下述公式:公式1:(τ<subgt;2</subgt;*h<subgt;2</subgt;‑τ<subgt;1</subgt;*h<subgt;1</subgt;)=k<subgt;1</subgt;(ψ<subgt;1</subgt;*d<subgt;1</subgt;‑ψ<subgt;2</subgt;*d<subgt;2</subgt;),其中k<subgt;1</subgt;为0.98~1.14;公式2:(τ<subgt;3</subgt;*h<subgt;3</subgt;‑τ<subgt;2</subgt;*h<subgt;2</subgt;)=k<subgt;2</subgt;(τ<subgt;2</subgt;*h<subgt;2</subgt;‑τ<subgt;3</subgt;*h<subgt;3</subgt;),k<subgt;2</subgt;为0.55~0.63;τ<subgt;1</subgt;、τ<subgt;2</subgt;和τ<subgt;3</subgt;分别为100%SOC、26%~28%SOC以及0%SOC时正极孔隙率,ψ<subgt;1</subgt;、ψ<subgt;2</subgt;和ψ<subgt;3</subgt;分别为上述不同SOC时负极孔隙率,h<subgt;1</subgt;、h<subgt;2</subgt;和h<subgt;3</subgt;分别为上述不同SOC时正极厚度,d<subgt;1</subgt;、d<subgt;2</subgt;和d<subgt;3</subgt;分别为上述不同SOC时负极厚度。该电池循环过程中不容易因负极贫液出现黑斑问题,循环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备,具体而言,涉及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循环性能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其性能指标尤为重要,尤其是循环性(即电池在多次充放电循环后保持性能的能力)。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基于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嵌入和脱嵌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锂离子电池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由于正负极在脱嵌锂时对电解液的吞吐量的不一致将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

2、循环性的高低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价值。高循环性意味着电池能够承受更多次的充放电循环而不显著降低性能或寿命,这对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3、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循环性能的检测方法。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其正极和负极的孔隙率以及极片厚度满足下述公式1和公式2: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其正极和负极的孔体积以及极片厚度满足下述公式1和公式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τ2为27%SOC时正极孔隙率,ψ2为27%SOC时负极孔隙率,h2为27%SOC时正极厚度,d2为27%SOC时负极厚度。

3.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τ2为27%SOC时正极孔隙率,ψ2为27%SOC时负极孔隙率,h2为27%SOC时正极厚度,d2为27%SOC时负极厚度。

5.一种电池循环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其正极和负极的孔体积以及极片厚度满足下述公式1和公式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τ2为27%soc时正极孔隙率,ψ2为27%soc时负极孔隙率,h2为27%soc时正极厚度,d2为27%soc时负极厚度。

3.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金潇李馨梁听杨亦双杨庆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