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核黄素的缓释碳源载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8846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保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负载核黄素的缓释碳源载体,按体积百分比计,所述缓释碳源载体包含以下组分:玉米芯30~32%、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30~32%,核黄素5g/L,余量为交联体系为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各个组分的总体积之和为100%。本发明专利技术载体表面较为粗糙、致密,有明显的片层状和簇状结构,附着大小不一的颗粒。载体表面不规则的孔洞,使得缓释碳源载体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挂膜和碳源的释放。内里包裹着具有表面较为光滑的PHBV。碱热预处理打破了纤维素之间的化学键,玉米芯经过改性后,表面呈现粗糙多孔结构。载体纵截面呈现大量联系紧密的褶皱和孔隙结构,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工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负载核黄素的缓释碳源载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在生物异养反硝化过程中,碳源作为电子供体是必不可少的。在处理轻度污染地表水、海水循环养殖废水、城镇污水厂二级出水等低碳氮比污水时,需要添加外部碳源来提高反硝化效率。固相缓释碳源利用水不溶性固体物质作为微生物的附着载体,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降解,为反硝化作用提供碳源,提高微生物的丰度,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反硝化效率。

2、氧化还原介体(rms)可通过其自身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循环转换来加速电子在电子供体与电子受体间的传递。目前有关反硝化过程电子介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源性rms,尤其是腐殖质和醌类物质,大部分为人工合成化合物,其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用于提高反硝化脱氮效率的氧化还原介体通常存在以下问题:①有生物毒性,不易控制投加量;②成本高;③易在反应中被降解或随出水流失。目前以小分子有机物和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传统碳源仍是城市污水厂应用最广泛的反硝化碳源,但此类速效碳源碳氮比不易控制,易造成二次污染。迄今为止在科学和专利文献中公开的用于反硝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核黄素的缓释碳源载体,其特征在于:按体积百分比计,所述缓释碳源载体包含以下组分:玉米芯30~32%、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30~32%,核黄素5g/L,余量为交联体系为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各个组分的总体积之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核黄素的缓释碳源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体系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的制备步骤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核黄素的缓释碳源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芯为改性玉米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核黄素的缓释碳源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玉米芯的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p>

5.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核黄素的缓释碳源载体,其特征在于:按体积百分比计,所述缓释碳源载体包含以下组分:玉米芯30~32%、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30~32%,核黄素5g/l,余量为交联体系为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各个组分的总体积之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核黄素的缓释碳源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体系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的制备步骤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核黄素的缓释碳源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芯为改性玉米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核黄素的缓释碳源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玉米芯的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核黄素的缓释碳源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宏英杜永亮胡小雨岳留强何少林徐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城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