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制氢用交错并联高增益DC-AC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8301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制氢用交错并联高增益DC‑AC逆变器,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交错并联电路、双三端口非对称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subgt;1</subgt;和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subgt;3</subgt;并联,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L<subgt;2</subgt;和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L<subgt;4</subgt;串联;交错并联电路用于将光伏电源V<subgt;in</subgt;分别与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subgt;1</subgt;和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subgt;3</subgt;交错并联;双三端口非对称升压电路用于将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输出非对称双极性直流电;逆变电路用于将双三端口非对称升压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到制氢电网V<subgt;g</subgt;。本发明专利技术转换效率高、电压波动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逆变器,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制氢用交错并联高增益dc-ac逆变器。


技术介绍

1、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新能源电能质量差,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因此,采用新能源制氢成为消纳新能源的重要手段。光伏制氢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提高逆变器的效率和稳定性成为关键挑战。通常将光伏电压抬升到并网要求的高压母线电压,再由逆变器转变成交流电,通过输电线路输送到制氢工厂,降低输电损耗。因此,将光伏电压与并网逆变器匹配变得至关重要。

2、光伏系统输出电流的不稳定性可能对光伏制氢电解槽产生不利影响。在考虑光伏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时,不但需要实现基本的升压功能,还需考虑系统的整体转化效率以及安全可靠工作等问题。其中安全可靠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特别是光伏组件在安装固定之后,会与地面产生寄生电容,当光伏系统开始工作后,寄生电容会与后边电路形成回路,从而会产生共模电流,当寄生电容较大时,产生的共模电流也较大,此种情况可能会对逆变器电路造成较大影响,甚至损坏电路。现有的逆变器基本上都属于两电平直流变换器。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制氢用交错并联高增益DC-AC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制氢用交错并联高增益DC-AC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错并联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1的第一端,源极连接光伏电源负极,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3的第一端,源极连接光伏电源负极,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1、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3的第二端均连接到光伏电源正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制氢用交错并联高增益DC-AC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错并联电路中还包括钳位电路,所述钳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制氢用交错并联高增益dc-ac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制氢用交错并联高增益dc-ac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错并联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1的第一端,源极连接光伏电源负极,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3的第一端,源极连接光伏电源负极,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1、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3的第二端均连接到光伏电源正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制氢用交错并联高增益dc-ac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错并联电路中还包括钳位电路,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六电容c6,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1的第一端,负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3的第一端,负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到光伏电源的负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制氢用交错并联高增益dc-ac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t1、第四开关管t2和滤波电感lf,所述第三开关管t1的漏极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所述第三开关管t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t2的漏极,所述第三开关管t1的源极还通过滤波电感lf连接制氢电网的一端,第四开关管t2的源极连接光伏电源负极,所述制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玥石文康庄文楠周苏洋包宇庆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