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充电,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无线充电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形式的电子产品出现在市面上,电子产品已成为用户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市面上较多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为了保证正常运行,需要频繁地进行充电。而电子产品的充电效率也成为用户购买产品时重点关注的性能之一。而随着电子产品的电池容量的逐渐增大,用户对于充电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能减少电池从低电量到高电量的充电时间为主要需求,故各厂家也逐渐开始追求大功率充电,以减少充电时间。但在实现大功率充电的过程中,相较于低功率充电,电流增大,充电器件的热损耗也增加,充电效率降低,充电器件也存在过热风险。如何在实现大功率充电时减小充电器件的发热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无线充电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在实现大功率充电时,减小电子设备的器件成本,减少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问题,提高电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至少两个无线接收模块和电压匹配模块,每个无线接收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压匹配模块连接,所述电压匹配模块还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连接,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参数包括输出电流,所述预设的输出参数阈值包括第一电流阈值,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每个无线接收模块对应的输出参数与预设的输出参数阈值,生成对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功率调控指令,以调整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输出功率,具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至少两个无线接收模块和电压匹配模块,每个无线接收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压匹配模块连接,所述电压匹配模块还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连接,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参数包括输出电流,所述预设的输出参数阈值包括第一电流阈值,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每个无线接收模块对应的输出参数与预设的输出参数阈值,生成对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功率调控指令,以调整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的输出功率,具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参数包括输出功率,所述控制第一目标无线接收模块向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发送所述功率调控指令,具体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无线接收模块包括调制电容,所述根据所述输出功率之和所处的目标功率范围从所述至少两个无线接收模块中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无线接收模块,具体包括: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参数包括输出电流,所述预设的输出参数阈值包括第二电流阈值,所述根据所述每个无线接收模块对应的输出参数与预设的输出参数阈值,对所述至少两个无线接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收模块输出的充电电信号的输出参数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根据所述每个无线接收模块对应的输出参数进行异物识别。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根据所述每个无线接收模块对应的输出参数进行异物识别,具体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无线接收模块对应的输出功率和异物识别补偿功率,通过所述第三目标无线接收模块生成异物识别指令,具体包括: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无线接收模块均包括接收子模块和处理子模块,所述处理子模块分别与所述接收子模块和所述电压匹配模块连接,其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子模块为接收线圈,所述至少两个无线接收模块的至少两个接收线圈垂直堆叠并且所述至少两个接收线圈的中心在参考面的投影重合。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匹配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转换子模块和第二转换子模块,每个第一转换子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转换子模块、所述每个无线接收模块和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子模块还分别与所述每个无线接收模块和所述电池连接,其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一转换子模块为背靠背隔离场效应管,所述每个第二转换子模块为降压式变换电路。
13.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匹配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转换子模块和第四转换子模块,所述第四转换子模块分别与一个无线接收模块和所述电池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转换子模块分别与剩余无线接收模块和所述电池一一对应连接,其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第三转换子模块为背靠背隔离场效应管,所述每个第四转换子模块为降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毅成,徐鑫勇,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