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具体是涉及一种板端与线端组合的大电流连接器。
技术介绍
1、在当今高度发展的电子科技领域,连接器作为实现电子设备之间可靠连接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子系统的运行。随着电子设备不断向小型化、高性能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对连接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2、传统的连接器主要分为板对板连接器和线对板连接器两种类型,其中,板对板连接器通常包括一对插头与插座连接器,它们分别安装在两个平行且相互分开的pc母端板上,并且被设置成可互相机械连接及电连接,使对应的pc母端板上的插头与插座连接器通过互相电连接来传输信号。而线对板连接器通常包括有一线端连接器以及与该线端连接器相对接的板端连接器,以此实现设备各元件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流或信号传输。虽然板对板连接器和线对板连接器在各自的应用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无论是板对板连接器还是线对板连接器,单一类型的连接器在面对现代电子设备的复杂需求时,还存在以下的缺陷:
3、(1)单一类型的连接器只能满足特定的连接需求,无法适应不同设备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连接要求,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端与线端组合的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端连接器模块和线端连接器模块,所述线端连接器模块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板端连接器模块的一侧;所述板端连接器模块包括第一壳体、若干个第一电源端子模组和若干个信号端子模组;所述第一壳体内开设有若干个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并列排布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模组和所述信号端子模组分别嵌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上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模组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件,且该所述第一限位件沿远离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模组的一侧斜向延伸至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端与线端组合的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端连接器模块和线端连接器模块,所述线端连接器模块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板端连接器模块的一侧;所述板端连接器模块包括第一壳体、若干个第一电源端子模组和若干个信号端子模组;所述第一壳体内开设有若干个沿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并列排布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模组和所述信号端子模组分别嵌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上端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模组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件,且该所述第一限位件沿远离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模组的一侧斜向延伸至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模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与线端组合的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模组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对应的第二限位件,且该所述第二限位件沿远离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模组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与线端组合的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模组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卡点过盈配合结构,两所述卡点过盈配合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连接组件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板端与线端组合的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模组包括第二壳体及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端子组件;所述第二端子组件的第一端沿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向下延伸至第二壳体外,所述第二端子组件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端延伸,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端与线端组合的大电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限位槽相对应的第三限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诣林,王一衡,
申请(专利权)人: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