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酵冬虫夏草组合物,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
技术介绍
1、赤藓醇也即赤藓糖醇是一种四碳多元醇,其化学名称为1,2,3,4-丁四醇,分子式为c4h10o4,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2。作为一种天然甜味剂,赤藓糖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天然少量存在于梨、葡萄、蘑菇等蔬菜水果中,在发酵食品如葡萄酒、啤酒、酱油、清酒中也有少量存在,同时也少量存在于动物血清、眼球中。
2、赤藓醇分子量小、亲水性强,赤藓糖醇不含有还原性醛基,对热和酸的稳定性高;易溶于水,在25℃下的溶解度为37%,溶于水并吸热,以固体形式食用时会产生清凉感;结晶性好,吸湿性低,在2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中仍不吸潮;是蔗糖甜度的60%~80%,且甜味纯正爽净无不良苦味。
3、低能量与特殊代谢途径是赤藓醇代谢特性之一。赤藓醇能量系数为0.88kj/g,是目前使用的多元醇甜味剂中能量最低的一种。当人体摄入赤藓糖醇后,约80%~90%的赤藓糖醇通过被动扩散被小肠吸收,剩余的10%则进入大肠作为碳源发酵。并且随着赤藓糖醇摄入剂量的增加,进入到大肠的赤藓糖醇比率也会增加。其中,经小肠被人体吸收的赤藓糖醇在组织中广泛分布,约5%~10%的赤藓糖醇在血液中被氧化成赤藓糖,随后迅速地被进一步氧化生成赤藓糖酯,最后从尿液中排出。其余未被氧化的赤藓糖醇因不能被机体内的酶系统所分解,只能透过肾脏从血液中滤过,经尿液排出体外。而进入大肠的赤藓糖醇则会经过肠道菌群的发酵转化为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scfa
4、肠道耐受性好是赤藓糖醇的另一特性。与其它糖醇相比,赤藓糖醇的最大非致泻剂量(maximum non-laxative dose)为0.66~1.0+g/kgbw,明显高于其它糖醇。有关人体肠道耐受情况的研究显示,18~24岁健康志愿者以液体形式摄入20~35g赤藓糖醇时,肠道耐受良好,无不良症状;当赤藓糖醇摄入量达到50g时,可观察到腹泻和恶心等情况。同时,临床研究显示,4~6岁儿童摄入含15g赤藓糖醇的饮料后,未观察到腹泻和/或严重肠道症状。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过量摄入糖醇引起的腹泻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对肠腔中缓慢吸收碳水化合物的简单渗透反应,即在小肠中未被吸收的糖醇由于渗透作用可能导致腹胀、腹泻和胀气。部分人在食用1次后会出现这种症状,随着持续食用,多数人会对糖醇产生一定程度的耐受性,相关胃肠症状也会减弱或消失。此外,赤藓糖醇在口腔保护方面也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赤藓糖醇在口腔中不仅不会被变形链球菌利用,还可抑制其在口腔中的生长和黏附,从而发挥对口腔的有益作用。在一项为期3年的临床试验中,接受赤藓糖醇治疗的受试者牙菌斑中乙酸和丙酸水平、斑块变形链球菌计数均显著低于接受木糖醇或山梨糖醇治疗的受试者。
5、目前,赤藓糖醇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进行工业化生产。自然界中可以合成赤藓糖醇的微生物很多,如丛梗孢酵母(moniliella pollinis)、三角酵母、丝孢酵母、解脂耶氏酵母等嗜高渗酵母和酒类酒球菌、酒明串珠菌、乳杆菌等细菌。赤藓糖醇在酵母和细菌中的合成路径有所不同。在酵母中,赤藓糖醇通过磷酸戊糖途径合成,该途径产生的赤藓糖-4-磷酸经脱磷酸形成赤藓糖,而后在赤藓糖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赤藓糖醇;在细菌中,通过磷酸乙酮醇酶途径中的还原型辅酶ⅱ(nadph)再生环节可生成赤藓糖醇。
6、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egt或erg)是1909年在真菌claviceps purpurea中首次发现的一种天然稀有的手性氨基酸类强抗氧化剂,是一种水溶性、天然存在的硫醇化合物,已被公认为体内抗氧化物质和帮助细胞抵抗氧化应激的保护因子,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防止紫外线辐射损伤、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内能量调节以及细胞生理保护剂等多种功能,是机体内的重要活性物质。
7、麦角硫因分布于哺乳动物的某些组织、器官中,主要存在于红血球和某些动物的精液中,麦角硫因在人类和哺乳动物组织中的含量为1-2mm(相当于229.3-458.6mg/l)(melville,1959;hartman,1990或the natural antioxidant ergothioneine,lipidoxidation,2013),这表明麦角硫因可能在体内作为一种无毒的抗氧化剂,细胞缺乏麦角硫因很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从而导致线粒体dna损伤、蛋白质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验研究表明有动物能合成该物质,动物细胞内肯定存在吸收和保留麦角硫因的途径。麦角硫因以其独特的生物学、药理特性以及安全性、稳定性等优点,在化妆品、功能食品、制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8、麦角硫因主要存在于蘑菇当中,melville.d.b和eieh.s研究发现谷类植物也有麦角硫因存在。melville.d.b和genghof.d.s等随后的研究表明麦角硫因是许多微生物细胞的普遍成分,且在几种真菌内能够合成,但不能在细菌内合成。由于蘑菇是包括麦角硫因等抗氧化剂的丰富来源,这是将蘑菇纳入人类饮食的另一个原因,例如shin-yu chen等(contents of lovastatin,g-aminobutyric acid and ergothioneine in mushroomfruiting bodies and mycelia,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47):274-278)报道在蘑菇子实体中,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p.ostreatus(韩国)、p.ostreatus(中国台湾)和pleurotus salteostramineus的麦角硫因含量最高(分别为2850.7、1829.4、1458.4和1245.0mg/kg),而在菌丝体中,杏鲍菇最高(1514.6mg/kg)。为了进一步增强蘑菇中麦角硫因的含量,wi yong lee等(ergothioneine contents in fruiting bodies and theirenhancement in mycelial cultures by the addition of methionine,mycobiology,2009(37)1:43-7)报道了通过添加蛋氨酸在菌丝体培养中的增强蘑菇子实体中麦角硫因的含量,麦角硫因蘑菇和蘑菇之间的差异高达92.3倍,向菌丝体培养基中添加2mm蛋氨酸(met)可增加测试的蘑菇物种中的麦角硫因含量,表明蛋氨酸对蘑菇产麦角硫因是一种有益的添加剂。
9、蛹虫草又名北冬虫夏草,蛹虫草的学名:cordyceps militairs(vuill)fr,英文名:pupa insect grass,无性型为轮枝菌(verticillium),梁宗琦(1990)认为是一种头孢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冬虫夏草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组合物含有赤藓醇,所述赤藓醇含量为1wt%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赤藓醇含量为1wt%-6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赤藓醇含量为2.5wt%-4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组合物含有腺苷,所述腺苷含量为0.02wt%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腺苷含量为0.03wt%-1.0wt%。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组合物含有麦角硫因,所述麦角硫因含量为0.004wt%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麦角硫因含量为0.01wt%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组合物含有甘露醇、氨基酸和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组合物由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
10.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发酵组合物在制备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冬虫夏草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组合物含有赤藓醇,所述赤藓醇含量为1wt%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赤藓醇含量为1wt%-6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赤藓醇含量为2.5wt%-4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组合物含有腺苷,所述腺苷含量为0.02wt%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酵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腺苷含量为0.03wt%-1.0wt%。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峰,滕毅,王鸿艳,张辉,张璇,陈志杰,李雅佩,王洁,姜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江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