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出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6926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浸出反应釜,所述浸出反应釜包括反应槽、搅拌组件、导流筒和曝气管。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部;所述导流筒设于所述反应槽内,所述导流筒分隔所述反应槽形成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所述导流筒环绕所述搅拌部布置且限定出所述内侧空间,所述搅拌部用于驱动所述内侧空间中的流体向上流动,所述导流筒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所述内侧空间和所述外侧空间通过所述上部开口和所述下部开口连通;所述曝气管用于向所述内侧空间的下部通入反应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浸出反应釜可以提高物料的浸出效率以及反应气体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浸出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浸出反应釜


技术介绍

1、回收电池正极材料的过程包括浸出过程。相关技术中,在对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浸出处理时,直接在反应釜顶部投入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溶解,在反应釜的顶部通入二氧化硫、加入浓硫酸,在搅拌的作用下(常规的下压式轴流桨),直接进行反应。在实际的浸出过程中,浸出反应釜中的电池正极材料浸出效率低,二氧化硫的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浸出反应釜,可以提高物料的浸出效率以及反应气体的利用率。

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浸出反应釜,包括反应槽、搅拌组件、导流筒和曝气管,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部;所述导流筒设于所述反应槽内,所述导流筒分隔所述反应槽形成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所述导流筒环绕所述搅拌部布置且限定出所述内侧空间,所述搅拌部用于驱动所述内侧空间中的流体向上流动,所述导流筒具有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所述内侧空间和所述外侧空间通过所述上部开口和所述下部开口连通;所述曝气管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201)包括搅拌桨叶(202),所述搅拌桨叶(202)包括第一部分(2021)和第二部分(2022),顺着旋转方向(F)且从上至下的方向,所述第一部分(2021)和所述第二部分(2022)呈设定夹角依次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叶(202)的搅拌直径为D1,所述导流筒(30)的内径为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开口(301)包括所述导流筒(30)的上端开口(3011);和/或,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201)包括搅拌桨叶(202),所述搅拌桨叶(202)包括第一部分(2021)和第二部分(2022),顺着旋转方向(f)且从上至下的方向,所述第一部分(2021)和所述第二部分(2022)呈设定夹角依次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叶(202)的搅拌直径为d1,所述导流筒(30)的内径为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开口(301)包括所述导流筒(30)的上端开口(3011);和/或,所述导流筒(30)的周向侧壁的上端端部形成有多个贯通孔(3012),所述贯通孔(3012)沿周向间隔开布置,所述上部开口(301)包括多个所述贯通孔(30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30)通过连接支架(50)与所述反应槽(10)的内侧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槽(10)的内径为d,所述导流筒(30)的内径为l,所述反应槽(10)的高度为h,所述导流筒(30)的上端距离所述反应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靖郑棋郑晓勇魏坤坤张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