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系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气体处理系统和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1、常用的充电系统,如直流充电系统,包括一体式和分体式直流充电设备,分体式充电设备包括充电堆/充电主机和带有充电枪和人机交互界面的充电桩/充电终端。以直流充电系统为例,有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两种散热方式。
2、风冷散热的方式常用风机制造气流对内部的功率器件进行通风散热,直接风冷散热是电源系统最常用的散热方式,该方案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但电源内部器件和空气直接接触,电源内部容易积灰导致散热效果急剧衰退使得电源功率大幅降低和导致器件短路失效,因此通过在进风口设置过滤网对气流进行过滤以提高进入充电桩内部气流的清洁性。但是,受限于成本和空间约束,过滤网效果差且需要经常定期维护,导致维护成本上升。对于过滤网来说,还存在着两难的问题:若过滤精度较低,会存在外界杂质随气流进入充电桩内部导致充电效果较差甚至电气器件短路失效的问题;若过滤精度较高,过滤网会经常堵塞,维护周期会较短,常见的直通风系统,维护周期一般为2-3个月,而且维护需要停机,还需要专业的维护团队,维护成本高。
3、风冷散热还可以采用热交换技术,电源系统处于密闭空间内,外界灰尘无法进入,通过给密闭空间安装空调等热交流设备来实现散热。但热交换技术存在占用空间和成本高的问题,无法广泛应用。
4、因此,充电系统的风冷散热技术分支下空间和成本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处理系统和充电系统,
2、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处理系统,气体处理系统包括:腔体,腔体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内布置有用于容纳待散热件的容纳腔室;气旋净化器和连接件,气旋净化器通过连接件安装在腔体上,气旋净化器配置为过滤流经气旋净化器的气体中的至少部分杂质;其中,沿气流的流向,气旋净化器位于容纳腔室的上游。
3、进一步地,气体处理系统,还包括:风机,风机配置为将气旋净化器流出的气流引导至容纳腔室。
4、进一步地,沿气流的流向,风机位于容纳在容纳腔室内的待散热件和气旋净化器之间。
5、进一步地,沿气流的流向,风机位于气旋净化器的上游。
6、进一步地,沿气流的流向,风机位于容纳在容纳腔室内的待散热件的下游。
7、进一步地,气流通道包括依次布置在腔体内且相连通的第一腔室和容纳腔室,进风口开设于第一腔室;其中,容纳腔室包括入口和出口,入口与第一腔室连通,出口与出风口连通或重合。
8、进一步地,气流通道还包括布置在腔体内的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分布在容纳腔室的两侧,出风口开设于第二腔室,出口与第二腔室连通。
9、进一步地,风机位于第一腔室内。
10、进一步地,风机靠近气旋净化器的出气口设置。
11、进一步地,风机配置为与容纳在容纳腔室内的待散热件连接,并靠近入口设置。
12、进一步地,容纳腔室为单个空腔,入口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出口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13、进一步地,容纳腔室分隔为至少两个子容纳腔室。
14、进一步地,入口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或者,入口的数量与子容纳腔室的数量相等;出口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或者,出口的数量与子容纳腔室的数量相等。
15、进一步地,进风口位于腔体的底壁、或侧壁;出风口位于第二腔室的底壁、或侧壁、或顶壁。
16、进一步地,进风口位于腔体和容纳腔室相对且远离容纳腔室的侧壁上。
17、进一步地,第一腔室包括和容纳腔室相连的第一侧壁、以及和容纳腔室相对且远离容纳腔室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连并垂直于第二侧壁,进风口位于第一侧壁上。
18、进一步地,气旋净化器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气口、出气口、出尘口,气体处理系统还包括与壳体相连接的垃圾接收器,垃圾接收器位于出尘口处。
19、进一步地,垃圾接收器包括集尘盒,集尘盒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20、进一步地,垃圾接收器配置为将壳体内的至少部分杂质由出尘口自动排出。
21、进一步地,垃圾接收器包括阀门和出尘机构,阀门配置为打开或闭合出尘口,出尘机构配置为将壳体内的至少部分杂质经打开的出尘口排出。
22、进一步地,气旋净化器和垃圾接收器设置在腔体的内部,进气口与进风口连通,进风口配置为与外部环境连通,出气口与气体处理系统的风机的进风端连通。
23、进一步地,气旋净化器穿设于腔体,出气口位于腔体的内部与气体处理系统的风机的进风端连通,垃圾接收器位于腔体外部与出尘口连接。
24、进一步地,气旋净化器和垃圾接收器位于腔体的外部,进气口与外部环境连通,出气口与进风口连通。
25、进一步地,气旋净化器位于腔体内的部分和风机位于不同的间室内,间室通过出气口连通。
26、进一步地,风机的进风端通过进风流道与出气口连通,进风流道配置为连接管路或设置于腔体内的过渡腔室。
27、进一步地,气旋净化器还包括气旋结构,气旋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或者至少两个气旋结构并联于进气口、出气口、出尘口之间;或者至少两个气旋结构串联于进气口、出气口、出尘口之间;或者至少三个气旋结构串联和并联在进气口、出气口、出尘口之间。
28、进一步地,气体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滤件,位于气旋净化器和容纳腔室之间。
29、进一步地,气体处理系统还包括:前置过滤件,与气旋净化器连接,位于进气口处或者进气口上游。
30、进一步地,杂质包括固体颗粒物和液滴中的至少一种。
31、进一步地,待散热件包括待散热模块和待散热器件中的至少一种。
32、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待散热件,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气体处理系统。
33、进一步地,待散热件包括功率模块,功率模块配置为放置于容纳腔室内或可从容纳腔室中取出。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体处理系统和充电系统,气流通道内布置有用于容纳待散热件的容纳腔室,通过设置气旋净化器,并且气旋净化器位于容纳腔室的上游,由此,能够提高外部气流流经容纳腔室的清洁性,降低待散热件的故障率,进而提高待散热件的使用寿命,确保良好的供电效率。由于气旋净化器与相关技术中对流入腔体内的气流进行过滤的过滤网相比,具有较高的过滤精度,经过待散热件的气流干净,灰尘结成覆盖层的时间更长,因此,能够保证待散热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供电效率。同时,气旋净化器与相关技术中对流入腔体内的气流进行过滤的精细过滤网相比,气阻小,风能损失低,有利于提高风能利用率,并且,气旋净化器过滤的杂质对气旋净化器的出气率影响较小,即气旋净化器与过滤网相比,气旋净化器的维护周期较长,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处理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6.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25.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包括固体颗粒物和液滴中的至少一种。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散热件包括待散热模块和待散热器件中的至少一种。
31.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散热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散热件包括功率模块,所述功率模块配置为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内或可从所述容纳腔室中取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处理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彬,万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无尽瓦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