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域水环境治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532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域水环境治理设备,包括用于传送淤泥模型的传送带,淤泥模型为由上模型和下模型组合形成的镂空筒状体,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淤泥成型模具的送料板,淤泥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沿着传送带的传送路径间隔排布,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往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挤出淤泥的挤出头和用于实现上模型和下模型组合形成淤泥模型的模型组合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流域水环境治理设备将淤泥进行成型处理,得到镂空筒状体,镂空筒状体烧结处理后得到镂空回填体,镂空回填体可减少回填体的扰动悬浮概率,同时作为容器对河底后续沉降的泥沙进行固定,减少泥沙浮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流域水环境治理设备


技术介绍

1、为解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河道清淤、原位覆盖、生态治理等技术进行污染治理。其中,河道清淤是清理河床中的淤泥、沙石等沉积物,以保持河流的正常流通能力,同时也能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被清理后的淤泥作为固体废物,需要妥善处理,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可能会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2、现有技术中,被清理后的淤泥脱水干化及无害化处理后可被用作其他基材,比如烧结形成砖坯,当然也可作为回填料回填于河底,用于隔离河底污染物,减少污染物扩散。但是,污泥原位回填方法仅适用于受扰动程度较小、污染程度不高的底泥,一旦河底受到较大的扰动,回填泥料将悬浮,无法有效阻挡河底污染物的释放。不仅如此,回填料一般以水力喷射、机械设备表层倾倒等方式投加到河道水体中,投入物的撞击和挤压容易将河道底部淤泥扰动,导致河道底部淤泥内部污染物的浮起和加速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河道流域底部淤泥原位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域水环境治理设备,包括底座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淤泥挤出的挤出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传送淤泥模型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模型包括上模型和下模型,上模型和下模型组合形成端面密封的镂空筒状体,所述上模型的侧壁设置有镂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域水环境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组合机构包括用于夹持中间模板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用于夹持第一上模板的第二夹持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域水环境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模型组合机构移动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传送带的上方,所述模型组合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域水环境治理设备,包括底座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淤泥挤出的挤出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传送淤泥模型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模型包括上模型和下模型,上模型和下模型组合形成端面密封的镂空筒状体,所述上模型的侧壁设置有镂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域水环境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组合机构包括用于夹持中间模板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用于夹持第一上模板的第二夹持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域水环境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模型组合机构移动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传送带的上方,所述模型组合机构通过沿着第二滑道移动将第二滑道第一端的第一上模板移送至第二滑道的第二端,并将第一上模板安装于未配置有第一上模板的第一模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域水环境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组合机构还包括工作台、第二密封盖和位于第二密封盖内部的活动板,所述第二密封盖固定连接于工作台,所述第一上模板上设置有与第二密封盖相匹配的密封槽,所述活动板通过第五工作缸连接于工作台,所述活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第一上模板上第一模孔的位置和数量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域水环境治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第二上模板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用于第二上模板的下料,所述第二夹具用于第二上模板的上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盘晴李科周聪轩刘军吴俊皮平
申请(专利权)人:清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