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加药混合装置及清淤底泥与脱水助剂的混合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8474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加药混合装置及清淤底泥与脱水助剂的混合方法,管道加药混合装置包括进泥口连接管段,进泥口连接管段一端与清淤船输泥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混合管道的一端垂直相切连接,进泥口连接管段还与加药口连接管段的一端连接,加药口连接管段的另一端与脱水助剂输送管道连接,混合管道的另一端与出泥口连接管段的一端连接,出泥口连接管段的另一端与出泥管道连接,混合管道的内径大于进泥口连接管段的内径,且混合管道的内壁一周设有多个齿坎,混合管道用于将通过进泥口连接管段排入的清淤底泥与脱水助剂混合均匀,并使清淤底泥实现泥水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混合管道内实现清淤底泥与脱水助剂的充分混合,并实现清淤底泥中泥水的充分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河湖生态清淤施工,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加药混合装置及清淤底泥与脱水助剂的混合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国内各省市相继开展了大规模河湖生态清淤工作,生态清淤主要是清除表层富营养化较高的浮泥和流泥,由于表层淤泥含水量较高且营养盐及有机质含量较高,施工主要采用环保绞吸式挖泥船开挖以及管道输送工艺,而泥水混合物直接排放对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往往需要设置专门的排泥堆场进行定点排放,因此清淤底泥的上岸处置和利用问题是河湖生态清淤工程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

2、以往生态清淤工程大多是在河湖沿线设置排泥场进行底泥堆放,淤泥自然干化后再进行土地复垦,随着大规模生态清淤工程的进一步实施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沿湖排泥场资源日渐枯竭,很难再寻找大规模的底泥堆场进行自然干化处理,因此将清淤底泥上岸固化脱水后再进行处置利用是清淤底泥处置的新出路。

3、根据国内生态清淤底泥固化工程实践经验,目前主要的固化工艺有真空预压、土工管袋、机械压滤等,其中土工管袋、机械压滤等工艺均采用淤泥上岸后在管道内掺加脱水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加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泥口连接管段(101),所述进泥口连接管段(101)的一端用于与清淤船输泥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混合管道(201)的一端垂直相切连接,所述进泥口连接管段(101)还与加药口连接管段(301)的一端连接,所述加药口连接管段(301)的另一端用于与脱水助剂输送管道连接,所述混合管道(201)的另一端与出泥口连接管段(401)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泥口连接管段(401)的另一端用于与出泥管道连接,所述混合管道(201)的内径大于进泥口连接管段(101)的内径,且所述混合管道(201)的内壁一周设有多个齿坎(202),所述混合管道(201)用于将通过进泥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加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泥口连接管段(101),所述进泥口连接管段(101)的一端用于与清淤船输泥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混合管道(201)的一端垂直相切连接,所述进泥口连接管段(101)还与加药口连接管段(301)的一端连接,所述加药口连接管段(301)的另一端用于与脱水助剂输送管道连接,所述混合管道(201)的另一端与出泥口连接管段(401)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泥口连接管段(401)的另一端用于与出泥管道连接,所述混合管道(201)的内径大于进泥口连接管段(101)的内径,且所述混合管道(201)的内壁一周设有多个齿坎(202),所述混合管道(201)用于将通过进泥口连接管段(101)排入的清淤底泥与脱水助剂混合均匀,并使清淤底泥实现泥水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加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口连接管段(101)竖直布置,所述混合管道(201)沿左右方向水平布置且左右两端封闭,所述进泥口连接管段(101)的上端用于与清淤船输泥管道连接且下端与混合管道(201)的左端侧壁底部垂直相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加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口连接管段(301)与混合管道(201)平行,且所述加药口连接管段(301)连接在进泥口连接管段(101)的中部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加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道加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泥口连接管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雷何佳蒋晓东金勇朱丽娟林玉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