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解酸化池内循环布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8467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40
本技术提供一种水解酸化池内循环布水装置,包括水解酸化沉淀池和水解酸化池组,所述水解酸化池组包括两个水解酸化池,所述水解酸化沉淀池和所述水解酸化池之间设置有布水组件,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置有第一布水管路和第二布水管路,所述布水组件与第一布水管路和第二布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布水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布水管路的上方,所述第二布水管路可旋转。本技术通过双层布水管路的设置可以使水流更加均匀,可以确保污水在处理过程中更加均匀地分布,提高处理效率,避免局部区域出现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本技术的第四输送管在旋转布水的同时,通过搅拌叶对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水搅拌,提高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水解酸化池内循环布水装置


技术介绍

1、水解酸化是污水处理中厌氧处理的前期阶段,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前两个阶段,目的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化为溶解性有机物,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水解酸化池内分污泥床区和清水区,通过污泥床,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截留下来的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如有机酸类)。

2、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 cn213141545u公开了一种水解酸化池内循环布水装置,包括水解酸化池组,所述的水解酸化池组包括至少一个水解酸化池,所述的水解酸化池组连接有水解酸化沉淀池,泥水从所述水解酸化池内通过重力作用缓慢流入所述水解酸化沉淀池内,所述的水解酸化池组还通过回流布水系统连接至水解酸化沉淀池。

3、上述申请解决池子底部污泥搅拌力度过大和污泥沉积的问题,让池子底部污泥均匀上升与污水充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解酸化池内循环布水装置,包括水解酸化沉淀池(1)和水解酸化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组包括两个水解酸化池(2),所述水解酸化沉淀池(1)和所述水解酸化池(2)之间设置有布水组件(3),所述水解酸化池(2)内设置有第一布水管路(4)和第二布水管路(5),所述布水组件(3)与第一布水管路(4)和第二布水管路(5)相连通,所述第二布水管路(5)设置在所述第一布水管路(4)的上方,所述第二布水管路(5)可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解酸化池内循环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水解酸化池(2)之间设置有连通管(7),所述水解酸化沉淀池(1)和一个所述水解酸化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解酸化池内循环布水装置,包括水解酸化沉淀池(1)和水解酸化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组包括两个水解酸化池(2),所述水解酸化沉淀池(1)和所述水解酸化池(2)之间设置有布水组件(3),所述水解酸化池(2)内设置有第一布水管路(4)和第二布水管路(5),所述布水组件(3)与第一布水管路(4)和第二布水管路(5)相连通,所述第二布水管路(5)设置在所述第一布水管路(4)的上方,所述第二布水管路(5)可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解酸化池内循环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水解酸化池(2)之间设置有连通管(7),所述水解酸化沉淀池(1)和一个所述水解酸化池(2)之间设置有连接管(8),所述水解酸化沉淀池(1)上设置有排水管(9),远离所述水解酸化沉淀池(1)的所述水解酸化池(2)上设置有进水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解酸化池内循环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组件(3)包括输送泵(31),所述输送泵(31)的输入端与所述水解酸化沉淀池(1)相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一输送管(32)相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丁刚程晨赵灿金艺静杨文远
申请(专利权)人:亚同环保安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