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估领域,具体涉及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1、通过贯穿洪涝灾害防范应对全链条的能力评价,查漏补缺提高能力,对科学防范和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关于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相关成果较少,存在评价模型不适宜、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指标权重设置不客观、评价过程不完整等问题,并带来定性评价、主观评价、未针对性评价等结果。dpsir是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组织信息及相关指数的框架,通过建立驱动力(driving)—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响应(response)的因果关系链,描述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且已经在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dpsir框架构建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的方法,解决了防范应对能力全链条定量评价方法缺失的现实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缺失、定量评价不足和过程覆盖不完整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建立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模型,包括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目标层
4、s2、采用层次分析法依次计算指标层中各指标数据、要素层中各要素的指数、准则层中各准则的指数和目标层指数;
5、s3、通过分位数法根据目标层指数将防范应对能力进行分级,完成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
6、进一步地:所述s1中,目标层为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准则层中的准则包括驱动力准则、压力准则、状态准则、影响准则和响应准则。
7、进一步地:驱动力准则下属的要素层中的要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8、自然因素下属的指标层中的指标数据包括多年平均降雨量、山洪灾害危险区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和易淹易涝点分布;人为因素下属的指标层中的指标数据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地矛盾情况和工程建设状况;
9、压力准则下属的要素层中的要素包括自然压力、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
10、自然压力下属的指标层具体为暴雨频次;经济压力下属的指标层中的指标数据包括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工农业生产中断情况、投资环境恶化程度和经济发展受阻程度;社会压力下属的指标层中的指标数据包括因灾受伤、失踪、死亡人数、公共健康风险等级和环境受损风险等级;
11、状态准则下属的要素层中的要素包括工程防护措施和非工程防护措施;
12、工程防护措施下属的指标层中的指标数据包括防洪建设达标率、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和山洪疏导槽建设情况;非工程防护措施下属的指标层中的指标数据包括转移避险机制建设情况、监测预警覆盖度和洪水调度规程制定情况;
13、影响准则下属的要素层中的要素包括人口脆弱性和财产脆弱性;
14、人口脆弱性下属的指标层中的指标数据包括人口密度、风险人口数和特殊人群数;财产脆弱性下属的指标层中的指标数据包括地类财产分布和农业用地占比;
15、响应准则下属的要素层中的要素包括预案体制机制法制、预防准备阶段措施、应急响应阶段措施和恢复重建阶段措施;
16、预案体制机制法制下属的指标层中的指标数据包括应急预案完善程度、防灾机构部门设立情况、救援队伍调动机制、防洪法规完善程度、协调联动机制建立情况和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建立情况;预防准备阶段措施下属的指标层中的指标数据包括规划建设预算、隐患排查情况、风险评估情况、信息发布方式、培训演练次数和队伍物资建设储备情况;应急响应阶段措施下属的指标层中的指标数据包括救援力量调度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医疗救治能力、要素保障能力和技术保障能力;恢复重建阶段措施下属的指标层中的指标数据包括灾损调查全面性、复盘分析深度性和重建规划迅速性。
17、进一步地:所述s2包括以下分步骤:
18、s21、收集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模型的指标层中各指标数据,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19、s22、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层中各指标数据的主观权重,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数据的客观权重,计算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分配系数,根据分配系数组合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得到各指标数据的权重;
20、s23、基于各要素下属的指标层中各指标数据和权重,采用指数分析法计算要素层各要素的指数;
21、s24、基于准则下属的要素层中各要素的指数和权重,采用指数分析法计算准则层中各准则的指数;
22、s25、基于目标层下属的准则层中各准则的指数和权重,采用指数分析法计算目标层指数。
23、进一步地:所述s21中,采用z-score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 yi的表达式具体为:
24、
25、式中, xi为第 i个指标数据的值, n为指标数据的总数。
26、进一步地:所述s22中,第 i个指标数据的权重 wi的表达式具体为:
27、
28、式中,为计算主观权重的分配系数,为计算客观权重的分配系数,为第 i个指标数据的主观权重,为第 i个指标数据的客观权重。
29、进一步地:所述s23中,计算要素层中任一要素的指数 v的表达式具体为:
30、
31、式中, wi为要素下属的指标层中第 i个指标的权重, yi为要素下属的指标层中第 i个指标数据标准化后的值。
32、进一步地:所述s3具体为:
33、基于目标层指数和分位数法设定的(0,25%]、(25%,50%]、(50%,75%]和(75%,100%]范围;
34、当目标层指数在(0,25%]范围内,将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划分为低级别;
35、当目标层指数在(25%,50%]范围内,将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划分为中级别;
36、当目标层指数在(50%,75%]范围内,将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划分为较强级别;
37、当目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目标层为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准则层中的准则包括驱动力准则、压力准则、状态准则、影响准则和响应准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力准则下属的要素层中的要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以下分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1中,采用Z-Score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Yi的表达式具体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2中,第i个指标数据的权重Wi的表达式具体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为: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目标层为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准则层中的准则包括驱动力准则、压力准则、状态准则、影响准则和响应准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力准则下属的要素层中的要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psir框架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以下分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海,周帅,杨吉琦,王立娟,李逸,尹恒,王自力,郭万佳,张书峰,郑永康,刘辉,朱浩楠,邓韵,梁佳,周楠,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