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电池壳体的气密性是保证电池性能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能源行业气密检测方法有压降法、气泡法、氦质谱检漏法、压力传感器法和红外成像法,其中“压降法”是比较经济实用的一种。
2、目前,采用“压降法”气密性检测由于在检测前需要人工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若干小部件进行人工锁扣,所以多存在工作效率不高、操作复杂等问题,难以满足新能源电池大规模生产的需求。现有专利cn218444289u公开了一种电池箱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台架组件,台架组件包括有支撑框架和工装操作台,工装操作台的台面上设置有控制组件、定位组件、容置模板;控制组件包括有转控阀和若干个气缸,气缸的输出端朝上设置,且活动连接有操作手;定位组件分散在工装操作台的台面上;容置模板的一侧形成有与电池箱前侧形状相匹配的前插缺口。该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但是模板在组合过程中需要人工对中,其效率还有待提高,比如采用液压系统,而在考虑采用液压系统控制模板合模的场合,需要考虑液压系统的动作安全性以及对模板、工件的保护能力,以避免出现检测事故;其次就是,对于测试不同的电池的话,其测试所用的工装夹具的形状不同,如cn207495343u公开的一种用于电池箱体测试的工装夹具,并且对应的模板形状也不同,而该工位在面对不同的模板的话,存在适应度较差的问题,影响实际测试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检测装置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采用液压系统进行合模、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电池生产效率且利用率较高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包括用于夹持被测工件的工装夹具、气密性测试工位、plc控制系统和气源站,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的两侧设置有用来传送工装夹具的传送设备,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设置有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用来连接气源站的连接口,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设置有用来驱动上模板朝下运动的上液压缸和用来驱动下模板朝上运动的下液压缸,所述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均为差动连接液压缸,所述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的液压控制侧设置有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设置有高压过载保护机制和差速进退机制,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输入侧设置有回流阀和截止阀,所述油箱的输出侧设置有过滤器和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输出侧设置有上缸换向阀和下缸换向阀,所述上缸换向阀的油路输出侧设置有先导阀,所述先导阀的先导控制油路上设置有预泄换向阀,所述预泄换向阀与上缸换向阀和上液压缸连接,所述上缸换向阀与上液压缸的进出油口连通且上缸换向阀与上液压缸的进油方向之间设置有上缸安全阀,所述先导阀的先导控制油路与下缸换向阀连通,所述下缸换向阀与下液压缸的进出油口连通且下缸换向阀与下液压缸的进油方向之间设置有下缸安全阀和下缸溢流阀;
3、所述上模板的上方设置有用来快速拆换上模板的软包夹持装置,所述软包夹持装置的顶部与上液压缸连接,所述下模板的下方设置有快速拆换下模板的折叠臂夹持装置,所述折叠臂夹持装置的底部与下液压缸连接。
4、作为优选,所述上缸换向阀、下缸换向阀和先导阀均为三位四通阀,所述预泄换向阀为两位五通控制阀。
5、作为优选,所述软包夹持装置包括上活动箱,所述上活动箱为矩形结构且其棱角位置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设置在气密性测试工位的机架活动配合,所述上活动箱的内部设置有软包收缩袋,所述软包收缩袋为回形结构且其口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大,所述软包收缩袋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其顶边设置有两对气口,所述气口与设置在上活动箱上的连接口配合,所述气口与气源站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软包收缩袋的两侧设置有一对放卷线,所述上活动箱的侧面设置有与放卷线滚动配合的过渡轮,所述放卷线的收放端设置有放线轮,所述放线轮的轴端设置有收放电机。
7、作为优选,所述软包收缩袋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横向的褶皱带。
8、作为优选,所述折叠臂夹持装置包括下活动箱,所述下活动箱为矩形结构且其棱角位置设置有角形支撑件,所述角形支撑件的两侧设置有轴孔,相对设置的轴孔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轴孔内部设置有与转轴连接的扭簧,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上设置有至少一对折叠臂,所述折叠臂为l型结构且其l型口的背面用来支撑下模板。
9、作为优选,所述下活动箱的内部设置有同步驱动所有折叠臂的驱动框,所述驱动框的中心设置有h型架,所述h型架的两侧设置有一对u型的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底部设置有一对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设置在下活动箱内底部的导向轨活动配合,所述导向轮的轮轴上设置有连接套,两个活动架上的连接套通过双向驱动气缸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折叠臂的顶端设置有滚轮片组,所述滚轮片组包括多个轴向分布的滚轮片且滚轮片的中心与折叠臂轴接。
11、作为优选,所述折叠臂包括主臂和一对分叉臂,所述分叉臂的分叉口由下至上逐渐变宽。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通过采用液压控制系统来控制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的升降,并来对进入气密性测试工位的工件与工装夹具完成密封夹持,由下模板与气源站接通后可对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进行密封性测试;检测后的工件可在上模板与下模板分模后处于暴露状态,继续由传送设备传送离开气密性测试工位,由此可提高气密性检测的效率。
14、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液压控制系统具有高压过载保护机制和差速进退机制,高压过载保护机制可在上模板下行与下模板闭合时提供高压过载保护;差速进退机制可提供快进和慢进两个阶段,快进阶段中的液压控制系统压力设定一个相对较低的压力,而慢进阶段中的液压控制系统开始提供高压,设备进入高压闭合阶段,如果在闭合过程中因电池壳体定位夹紧失效而发生位移,上模板正常下行过程受阻且导致阻力加大至超出一定安全压力阈值后,液压控制系统自动停止下行,从而避免对待测工件和工装夹具的损坏。
15、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利用软包夹持装置和折叠臂夹持装置可分别对上模板和下模板进行快速拆装,便于更换不同的、适用于该生产线的模板,有利于提高本设备的利用率。
16、4、本装置设计合理、采用液压系统进行合模、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电池生产效率且利用率较高,适合大规模推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包括用于夹持被测工件的工装夹具、气密性测试工位、PLC控制系统和气源站,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的两侧设置有用来传送工装夹具的传送设备,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设置有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用来连接气源站的连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设置有用来驱动上模板朝下运动的上液压缸和用来驱动下模板朝上运动的下液压缸,所述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均为差动连接液压缸,所述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的液压控制侧设置有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设置有高压过载保护机制和差速进退机制,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输入侧设置有回流阀和截止阀,所述油箱的输出侧设置有过滤器和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输出侧设置有上缸换向阀和下缸换向阀,所述上缸换向阀的油路输出侧设置有先导阀,所述先导阀的先导控制油路上设置有预泄换向阀,所述预泄换向阀与上缸换向阀和上液压缸连接,所述上缸换向阀与上液压缸的进出油口连通且上缸换向阀与上液压缸的进油方向之间设置有上缸安全阀,所述先导阀的先导控制油路与下缸换向阀连通,所述下缸换向阀与下液压缸的进出油口连通且下缸换向阀与下液压缸的进油方向之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缸换向阀、下缸换向阀和先导阀均为三位四通阀,所述预泄换向阀为两位五通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夹持装置包括上活动箱,所述上活动箱为矩形结构且其棱角位置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设置在气密性测试工位的机架活动配合,所述上活动箱的内部设置有软包收缩袋,所述软包收缩袋为回形结构且其口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大,所述软包收缩袋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其顶边设置有两对气口,所述气口与设置在上活动箱上的连接口配合,所述气口与气源站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收缩袋的两侧设置有一对放卷线,所述上活动箱的侧面设置有与放卷线滚动配合的过渡轮,所述放卷线的收放端设置有放线轮,所述放线轮的轴端设置有收放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收缩袋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横向的褶皱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臂夹持装置包括下活动箱,所述下活动箱为矩形结构且其棱角位置设置有角形支撑件,所述角形支撑件的两侧设置有轴孔,相对设置的轴孔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轴孔内部设置有与转轴连接的扭簧,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上设置有至少一对折叠臂,所述折叠臂为L型结构且其L型口的背面用来支撑下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活动箱的内部设置有同步驱动所有折叠臂的驱动框,所述驱动框的中心设置有H型架,所述H型架的两侧设置有一对U型的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底部设置有一对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设置在下活动箱内底部的导向轨活动配合,所述导向轮的轮轴上设置有连接套,两个活动架上的连接套通过双向驱动气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臂的顶端设置有滚轮片组,所述滚轮片组包括多个轴向分布的滚轮片且滚轮片的中心与折叠臂轴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臂包括主臂和一对分叉臂,所述分叉臂的分叉口由下至上逐渐变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包括用于夹持被测工件的工装夹具、气密性测试工位、plc控制系统和气源站,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的两侧设置有用来传送工装夹具的传送设备,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设置有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用来连接气源站的连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测试工位设置有用来驱动上模板朝下运动的上液压缸和用来驱动下模板朝上运动的下液压缸,所述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均为差动连接液压缸,所述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的液压控制侧设置有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设置有高压过载保护机制和差速进退机制,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输入侧设置有回流阀和截止阀,所述油箱的输出侧设置有过滤器和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输出侧设置有上缸换向阀和下缸换向阀,所述上缸换向阀的油路输出侧设置有先导阀,所述先导阀的先导控制油路上设置有预泄换向阀,所述预泄换向阀与上缸换向阀和上液压缸连接,所述上缸换向阀与上液压缸的进出油口连通且上缸换向阀与上液压缸的进油方向之间设置有上缸安全阀,所述先导阀的先导控制油路与下缸换向阀连通,所述下缸换向阀与下液压缸的进出油口连通且下缸换向阀与下液压缸的进油方向之间设置有下缸安全阀和下缸溢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缸换向阀、下缸换向阀和先导阀均为三位四通阀,所述预泄换向阀为两位五通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箱体气密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夹持装置包括上活动箱,所述上活动箱为矩形结构且其棱角位置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设置在气密性测试工位的机架活动配合,所述上活动箱的内部设置有软包收缩袋,所述软包收缩袋为回形结构且其口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大,所述软包收缩袋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庚,张培栋,杨志军,穆连杰,王进林,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丛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