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83938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35
本技术涉及航天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通风装置,包括:第一、第二支撑板,连接二者的第一、第二连接板;支撑板两端依次设置有支撑区、过渡区和贴合区,支撑区、贴合区分别对应于防护服背部区域、腰侧边,且各区高度依次减小;设置在支撑区内侧的多个集成风机单元,其包括:风机,以及套设在风机外周的挡板,挡板内侧形成有第一空间,且挡板连接有子通风管道;多个子通风管道通连接至主通风管道,且主通风管道穿过过渡区与防护服相连接;当风机工作时,挡板将风机所产生的引流作用引导集中在第一空间内部,并汇集至主通风管道。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高度较小的可穿戴式通风装置,以减小通风装置对航天员地面活动的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航天服,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1、航天服的密封性极其良好,因此当航天员穿好航天服后,如果不连接通风装备进行航天服内外的空气循环,航天员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生的体热、呼吸蒸汽就无法排出航天服外部。这种情况下,航天员短时间内就会大量出汗,感到非常不舒服。因此,便携式通风机是航天员进行航天服内外空气循环的必要装备。

2、例如,席林斌等人在 "便携式航天服通风热调节装置的研制."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1.3(2008):4中提出了一种便携式通风热调节方案。其中,当航天员在地面上进行活动时,需要手提一个便携式航天服通风热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与航天服连接,以对航天服进行散热调节。但是,手提式的调节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会对航天员的活动产生限制,灵活性较差。

3、专利申请cn103224038a还公开了一种舱外航天服生保系统二轮能量回收系统。该装置中,采用高压氧气推动涡轮旋转带动风机工作,实现航天服内气体的循环。但是装置正常工作需要依赖航天服本身的生保系统高压氧气的供应,无法独立实现航天服内空气的循环。并且,这种通风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集成风机单元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区(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通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处,且所述外壳内侧还设置有第三连接板(15);所述第三连接板(15)与至少一个所述通风口相对,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围合形成第二空间,所述挡板上的进风口通过进气管道(17)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为宇航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集成风机单元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区(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通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处,且所述外壳内侧还设置有第三连接板(15);所述第三连接板(15)与至少一个所述通风口相对,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围合形成第二空间,所述挡板上的进风口通过进气管道(17)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为宇航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侧还连接有外通风管道,所述外通风管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过渡区,并与所述主通风管道连接,所述外通风管道的出风口连接所述防护服,以使得当目标对象穿戴有所述防护服和所述通风装置时,所述外通风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杰于莹张一迪舒玉婷张雅韵陈华蓝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美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