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3D打印的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83569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的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剪力墙结构包括置于两侧的外模和置于外模内的骨架,且外模和骨架之间形成浇筑区;外模和骨架朝向浇筑区的一侧均间隔设置有凸起单元;外模和骨架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通过3D打印成型;骨架的空腔部分设置有用于填充具有特殊功能材料的空腔;浇筑区内设置有第一钢筋笼,第一钢筋笼的两端连接设置有第二钢筋笼,浇筑区浇筑有混凝土;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通过3D打印的外模和骨架作为剪力墙浇筑的模板,无需再进行人工支模,避免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造成如模板安装位置不精准导致墙体根部漏浆、剪力墙墙面不平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3d打印的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是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竖向荷载(重力),以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一般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通常需要先进行绑扎钢筋骨架(钢筋笼),再通过支设模板和支撑体系将混凝土浇筑区域进行固定聚拢,然后浇筑混凝土,最后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将模板和支撑体系拆除。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过程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成本且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质量问题。

2、在人工进行装卸模板的过程中,容易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造成如模板安装位置不精准导致墙体根部漏浆、剪力墙墙面不平整,以及采用撬棍等工具拆卸模板时,导致混凝土破损等问题。

3、目前常见的剪力墙结构有“t”型、“l”型、“z”字型、“十”字型、“一”字型、折线型等,这些结构形式虽然有能够灵活布置、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的优点,但是对于一些以曲线、弧形设计为主的异形结构建筑物,剪力墙的结构形式施工起来相对复杂。

4、现有的传统剪力墙对于保温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的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两侧的外模和置于所述外模内的骨架,且所述外模和所述骨架之间形成浇筑区;所述外模和所述骨架朝向所述浇筑区的一侧均间隔设置有凸起单元;所述外模和所述骨架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通过3D打印成型;所述骨架的中间设置有用于填充具有特殊功能材料的空腔;所述浇筑区内设置有第一钢筋笼,所述第一钢筋笼的两端连接设置有第二钢筋笼,所述浇筑区浇筑有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的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的两侧设置有呈鱼骨状排列的第一凸起单元;所述外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单元相对应的第二凸起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的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两侧的外模和置于所述外模内的骨架,且所述外模和所述骨架之间形成浇筑区;所述外模和所述骨架朝向所述浇筑区的一侧均间隔设置有凸起单元;所述外模和所述骨架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通过3d打印成型;所述骨架的中间设置有用于填充具有特殊功能材料的空腔;所述浇筑区内设置有第一钢筋笼,所述第一钢筋笼的两端连接设置有第二钢筋笼,所述浇筑区浇筑有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的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的两侧设置有呈鱼骨状排列的第一凸起单元;所述外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单元相对应的第二凸起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的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中填充有保温隔热、防辐射、隔音降噪等至少一种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的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笼为环形的柱状钢筋笼,所述第一钢筋笼为片状的网格钢筋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的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钢筋笼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钢筋笼连接,并对连接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赛也得·胡马云·巴沙邬宇杰胡红松夏浩健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