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餐厨余物处理,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餐厨废弃物分为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前者产自饭店、食堂等,后者源于居民日常生活,主要特点是有机物含量丰富,水分含量高,易腐烂,其性状和气味都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2、目前,我国城市年产约6000万吨餐厨垃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废弃物的数量以10%的速度递增。餐厨废弃物成分以蛋白质、淀粉、动植物油脂等为主,因此具有巨大的资源化利用潜力。
3、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对餐厨垃圾的有效处理变得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在油水混合液如何稳定的流入油水分离器这一方面存在不足,在现有技术中经渣液分离后的油水混合液直接流动至油水分离器中缺少限流结构,极易影响油水分离器中已经分离的油层,进而影响油水分离器的工作效果,因此为保证油水分离器工作稳定,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多网孔板并在渣液分离设备的出液口处设置挡板,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发生堵塞时无法快速清理影响限流效果,也无法在不停机、维持限流功能的状态下对堵塞物进行清理;
4、同时现有的油水分离设备中常设有排水室,通过排水室容纳分离后的水至一定容量后排出,这种技术方案存在效率低和设备体积大的缺点,且沉积于排水室和油水分离室底部的沉积物难以统一排出;
5、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对餐厨垃圾的有效处理变得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在固液分离、油水分离、油脂处理、液位控制、溢流排污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包括:
3、工作箱体,所述工作箱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工作箱体内的底部设置有可开闭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管。
4、固液分离装置,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模块、限流模块,所述分离模块设置于所述进液口的上方,所述限流模块设置于所述分离模块的出液口处,所述限流模块用于限制从所述分离模块的出液端流出至所述进液口的油水混合液的流速。
5、油水分离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箱体内,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用于对所述工作箱体内的油水混合液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油脂上浮形成集油层。
6、溢油器,所述溢油器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内侧壁上,通过所述溢油器将所述集油层中的油脂排出。
7、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随所述工作箱体内的液位上下浮动,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工作箱体内的液位高度。
8、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设置于所述工作箱体内,所述溢流管的一端向下设置与所述工作箱体内的底部相邻,且其另一端穿过所述工作箱体的底部设置于与所述排水管相导通。
9、自动补水装置,所述自动补水装置设置于所述工作箱体内的一侧,所述自动补水装置与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电连接,通过所述液位检测装置根据所述工作箱体内的液位高度控制所述自动补水装置启动或关闭。
10、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箱体内设置有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所述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沿液体的流动方向呈高低落差设置,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工作室相导通,所述第一工作室和所述第二工作室内的上半段形成所述集油层。
11、所述第二工作室的底部形成沉积层收集油水混合液中的废渣。
12、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室内,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第二工作室内的底部,所述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溢流管和所述自动补水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作室内。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工作室内设置有气浮模块和恒温模块,所述气浮模块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下方,所述恒温模块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上方用于对所述集油层进行加热。
14、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模块包括分离工作箱、旋转部件和动力模块,所述分离工作箱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箱体的上方,所述分离工作箱内倾斜设置有工作腔室,所述工作腔室内固设有筛网,所述筛网与所述分离工作箱的顶部之间形成压榨腔室,所述旋转部件倾斜的转动设置于所述压榨腔室内,所述筛网的底部与所述工作腔室内的底部之间形成排液通道。
15、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排液通道相导通。
16、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处倾斜的固定设置有导液板,所述限流模块包括限流罩、第一翻转板、第二翻转板,所述限流罩固定设置于所述导液板和所述分离工作箱的侧壁之间,所述限流罩内设置有限流工作位,所述第一翻转板可枢转的设置于所述限流工作位中,以使所述出液口与所述限流工作位之间形成限流通道,以对所述出液口流出的液体起限流作用,所述第二翻转板斜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翻转板和所述出液口之间,所述第一翻转板由驱动装置驱动做翻转动作,并带动所述第二翻转板朝所述出液口方向向外翻转至所述限流工作位中,接替所述第一翻转板维持形成所述限流通道,所述第二翻转板翻转过程中使堵塞于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一翻转板之间的残渣向外排出。
17、进一步的,所述限流罩内的上半段设置有溢流板,所述溢流板上设置有溢洪口。
18、所述溢流板和所述导液板之间形成所述限流工作位,所述第一翻转板与所述溢流板通过合页模块铰接,所述溢洪口与所述第二翻转板、所述出液口之间形成溢流位。
19、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箱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溢油器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通孔上,所述溢油器的一端穿过连接通孔设置于工作箱体外,位于所述工作箱体内的所述溢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油缺口。
20、所述溢油器位于所述工作箱体外的端部向内设置有排油通道,所述过油缺口与所述排油通道相通。
21、所述溢油器位于所述工作箱体外的外周设置有旋转把手,旋转把手与工作箱体的外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预定位板,所述预定位板上以所述连接通孔为圆心弧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预定位孔,所述旋转把手上设置有插接通孔,所述插接通孔与所述预定位孔之间通过销钉插接。
22、进一步的,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包括液位安装架、检测模块和测量模块,所述液位安装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箱体内的侧壁上,所述检测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液位安装架的顶部,所述测量模块包括测量管正套、检测活动杆和浮动部件,所述测量管正套固定设置与所述液位安装架上,所述检测活动杆活动穿设于所述测量管正套上,所述浮动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检测活动杆的底端,所述浮动部件随液面的高度变化上下浮动,以使所述检测活动杆的顶端与所述检测模块接近或远离。
23、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壳体、环状感应元件、圆孔部和检测电路,所述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液位安装架的顶部,所述圆孔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一侧,所述环状感应元件设置于所壳体内,且其位于所述圆孔部的外侧,所述检测电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一侧,所述环状感应元件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
24、所述自动补水装置包括补水管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体(1)内设置有第一工作室(11)和第二工作室(12),所述第一工作室(11)和第二工作室(12)沿液体的流动方向呈高低落差设置,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工作室(11)相导通,所述第一工作室(11)和所述第二工作室(12)内的上半段形成所述集油层(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体(1)内设置有气浮模块(111)和恒温模块(112),所述气浮模块(111)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的下方,所述恒温模块(112)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的上方用于对所述集油层(14)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模块包括分离工作箱(21)、旋转部件(23)和动力模块(24),所述分离工作箱(21)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箱体(1)的上方,所述分离工作箱(21)内倾斜设置有工作腔室(211),所述工作腔室(211)内固设有筛网(213),所述筛网(2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212)处倾斜的固定设置有导液板(26),所述限流模块(22)包括限流罩(221)、第一翻转板(222)、第二翻转板(223),所述限流罩(221)固定设置于所述导液板(26)和所述分离工作箱(21)的侧壁之间,所述限流罩(221)内设置有限流工作位,所述第一翻转板(222)可枢转的设置于所述限流工作位中,以使所述出液口(212)与所述限流工作位之间形成限流通道(27),以对所述出液口(212)流出的液体起限流作用,所述第二翻转板(223)斜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翻转板(222)和所述出液口(212)之间,所述第一翻转板(222)由驱动装置驱动做翻转动作,并带动所述第二翻转板(223)朝所述出液口(212)方向向外翻转至所述限流工作位中,接替所述第一翻转板(222)维持形成所述限流通道(27),所述第二翻转板(223)翻转过程中使堵塞于所述出液口(212)和所述第一翻转板(222)之间的残渣向外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罩(221)内的上半段设置有溢流板(225),所述溢流板(225)上设置有溢洪口(22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溢油器(4)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通孔上,所述溢油器(4)的一端穿过连接通孔设置于工作箱体(1)外,位于所述工作箱体(1)内的所述溢油器(4)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油缺口(4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检测装置(5)包括液位安装架(51)、检测模块(52)和测量模块(53),所述液位安装架(51)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箱体(1)内的侧壁上,所述检测模块(52)固定设置于所述液位安装架(51)的顶部,所述测量模块(53)包括测量管正套(531)、检测活动杆(532)和浮动部件(533),所述测量管正套(531)固定设置与所述液位安装架(51)上,所述检测活动杆(532)活动穿设于所述测量管正套(531)上,所述浮动部件(533)固定设置于所述检测活动杆(532)的底端,所述浮动部件(533)随液面的高度变化上下浮动,以使所述检测活动杆(532)的顶端与所述检测模块(52)接近或远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52)包括壳体(521)、环状感应元件(522)、圆孔部(523)和检测电路,所述壳体(521)固定设置于所述液位安装架(51)的顶部,所述圆孔部(523)设置于所述壳体(521)上的一侧,所述环状感应元件(522)设置于所壳体(521)内,且其位于所述圆孔部(523)的外侧,所述检测电路设置于所述壳体(521)内的一侧,所述环状感应元件(522)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路开闭装置(6)包括升降动力模块(61)、开闭升降杆(62)、堵塞头(63)和液路管正套(64),所述升降动力模块(61)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箱体(1)的顶部,所述液路管正套(64)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箱体(1)的内侧壁上,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体(1)内设置有第一工作室(11)和第二工作室(12),所述第一工作室(11)和第二工作室(12)沿液体的流动方向呈高低落差设置,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工作室(11)相导通,所述第一工作室(11)和所述第二工作室(12)内的上半段形成所述集油层(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体(1)内设置有气浮模块(111)和恒温模块(112),所述气浮模块(111)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的下方,所述恒温模块(112)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3)的上方用于对所述集油层(14)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模块包括分离工作箱(21)、旋转部件(23)和动力模块(24),所述分离工作箱(21)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箱体(1)的上方,所述分离工作箱(21)内倾斜设置有工作腔室(211),所述工作腔室(211)内固设有筛网(213),所述筛网(213)与所述分离工作箱(21)的顶部之间形成压榨腔室(214),所述旋转部件(23)倾斜的转动设置于所述压榨腔室(214)内,所述筛网(213)的底部与所述工作腔室(211)内的底部之间形成排液通道(2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212)处倾斜的固定设置有导液板(26),所述限流模块(22)包括限流罩(221)、第一翻转板(222)、第二翻转板(223),所述限流罩(221)固定设置于所述导液板(26)和所述分离工作箱(21)的侧壁之间,所述限流罩(221)内设置有限流工作位,所述第一翻转板(222)可枢转的设置于所述限流工作位中,以使所述出液口(212)与所述限流工作位之间形成限流通道(27),以对所述出液口(212)流出的液体起限流作用,所述第二翻转板(223)斜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翻转板(222)和所述出液口(212)之间,所述第一翻转板(222)由驱动装置驱动做翻转动作,并带动所述第二翻转板(223)朝所述出液口(212)方向向外翻转至所述限流工作位中,接替所述第一翻转板(222)维持形成所述限流通道(27),所述第二翻转板(223)翻转过程中使堵塞于所述出液口(212)和所述第一翻转板(222)之间的残渣向外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餐厨余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育宏,杨远超,陈炯翔,陈少杰,林浩,陈佳鑫,陈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