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桩间板施工,特别是一种深大基坑桩间板施工装置及桩间板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抗滑桩是一种常见的深基坑支护形式,在基坑土体侧压力较大时,土方分层开挖后抗滑桩之间往往需要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桩间板施工。当前最常见的桩间板施工技术是待抗滑桩施工完成并达到强度要求后,将基坑土方分层开挖,在抗滑桩间钻孔植筋、绑扎钢筋,安装单侧木模板后用木方、钢管等进行加固,再浇筑混凝土。在基坑内土壤上,单侧木模板用钢管加固比较麻烦,通过插入钢筋、钢管等锚固在土体内进行加固容易变形、晃动,易发生漏浆、爆模等事故,桩间板施工效率低、施工质量差、安全风险高。
2、现有的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基本上都是采用由顶部灌入的方式,这种浇筑方式不利于混凝土的充分混合,导致混凝土的分布不均匀,并且每层桩间板底部混凝土粘结土壤而导致混凝土质量较差。并且当基坑较深时,桩间板需要人工不断地拆卸,进行搬运再不断地安装,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间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间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主筋(200)和纵向主筋(30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桩间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网片(400),所述钢筋网片(400)与所述纵向模板(101)互为平行设置,所述钢筋网片(400)与所述冠梁(B)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桩间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500),所述机架(500)包括横向机架(501)和纵向机架(502),所述横向机架(501)的底部设有滚轮(501a),所述冠梁(B)的顶部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间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间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主筋(200)和纵向主筋(30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桩间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网片(400),所述钢筋网片(400)与所述纵向模板(101)互为平行设置,所述钢筋网片(400)与所述冠梁(b)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桩间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500),所述机架(500)包括横向机架(501)和纵向机架(502),所述横向机架(501)的底部设有滚轮(501a),所述冠梁(b)的顶部开设有滑槽(b2),所述滚轮(501a)与所述滑槽(b2)相配合,所述横向机架(501)能够沿着所述冠梁(b)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纵向机架(502)与所述横向机架(501)滑动连接,所述纵向机架(502)能够竖直移动;所述纵向机架(502)上还设有操作台(502a)。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桩间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模板(101)的正视面上设有背楞(101c),所述背楞(101c)用于与抗滑桩(a)固定连接;所述背楞(101c)上还设有肢杆(101d),所述肢杆(101d)与纵向模板(101)的正视面相抵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桩间板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502a)的底部设有吊钩(503);当所述浇筑空间(m)完成浇筑后,所述吊钩(503)能够与所述背楞(101c)相抵触,并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林银,申淑,刘洋,夏高,李爱华,丁习斌,冯文熙,曾仕鸿,罗成龙,殷绍鑫,何昶立,王喜嘉,林波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