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栗褐松口蘑菌种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83110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栗褐松口蘑菌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木屑、麸皮、石膏粉和蔗糖,并按照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蔗糖1%的比例加水搅拌形成培养料,且培养料的含水量为50%;S2:选用合适的菌袋,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菌袋中,并压实,且菌袋口要扎紧;S3:对装入菌袋后的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S4:待灭菌处理结束后,用尖木棒在料袋两面打2‑3个2cm深的接种孔,然后将采自大自然的菌种,通过接种孔接入到菌袋内,再用灭菌后的胶带封住接种孔;S5:将接种后的菌袋置于培养室内进行发菌。有基于此,利用子实体形成时的菌丝体进行人工转移栽培,即可完全规避了栗褐松口蘑的共生阶段,故而使得栗褐松口蘑可以通过人工进行大规模的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菌种栽培,具体为一种栗褐松口蘑菌种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1、栗褐松口蘑是珍稀菌类。 一方面,它的生长环境较为特殊且苛刻,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南地区,分布范围相对较窄。另一方面,目前对其人工培育存在较大难度,产量相对稀少。这些因素使得栗褐松口蘑在菌类中较为珍稀。目前一直不能人工栽培,根本原因在于菌种缺乏。由于栗褐松口蘑通常和赤松等松树,形成共生关系,故不能人工获得菌种。


技术实现思路

1、通过研究发现栗褐松口蘑野生状态下共生关系一般是5-7年,但是每年的七月份底八月初,当形成子实体的时候就不需要共生关系了,而是需要柏树、栎树等阔叶林提供营养。

2、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栗褐松口蘑菌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找到大量的树根,拍打采集来的菌种,让孢子散落下来,撒在树根周围,然后用有机质把树根掩埋,掩埋的厚度在5-8cm,并用无污染的山水浇灌掩埋的树根,并在树根部覆盖一层2cm厚的杂草,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做好标记; s2:每年在7-8月份对标记的地方进行洒水和盖杂草,洒水是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栗褐松口蘑菌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找到大量的赤松、偃松、铁杉、日本铁杉树林,拍打采集到的栗褐松口蘑成熟子实体,让孢子散落下来,并撒在树根周围,然后用有机质把树根掩埋,掩埋的厚度在5-8cm,并用无污染的山水浇灌掩埋的树根,并在树根部覆盖一层2cm厚的杂草,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做好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栗褐松口蘑菌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4:选取木屑、麸皮、石膏粉和蔗糖,并按照木屑 78%、麸皮 20%、石膏粉 1%、蔗糖 1%的比例加水搅拌形成培养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栗褐松口蘑菌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栗褐松口蘑菌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找到大量的赤松、偃松、铁杉、日本铁杉树林,拍打采集到的栗褐松口蘑成熟子实体,让孢子散落下来,并撒在树根周围,然后用有机质把树根掩埋,掩埋的厚度在5-8cm,并用无污染的山水浇灌掩埋的树根,并在树根部覆盖一层2cm厚的杂草,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做好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栗褐松口蘑菌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4:选取木屑、麸皮、石膏粉和蔗糖,并按照木屑 78%、麸皮 20%、石膏粉 1%、蔗糖 1%的比例加水搅拌形成培养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栗褐松口蘑菌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加水搅拌后的培养料含水量为50%,且木屑为硬质阔叶树种的木屑,并堆放一年以上。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利孙娟陈家和张睿航孙轶婷苏欣彤徐主羊程勃超池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