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具体涉及一种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电力储能技术能够实现电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节,能够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并网率,增强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稳定性与可调节性,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技术。压缩气体储能(caes)系统为一种与抽水蓄能相近、具有大规模、低成本特点的储能技术。
2、恒容压缩气体储能在释能过程中,由于压缩气体不断流出储气装置,储气装置内部压力和温度会逐渐降低,压力降低到膨胀机入口压力后便无法在满足满功率发电,温度降低会加速压力降低,限制发电系统输出总功。与此同时,再热器热侧出口低温蓄热工质所蕴含的低温显热余热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造成大量能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及使用方法,以解决恒容压缩气体储能在释能过程中,由于压缩气体不断流出储气装置,储气装置内部的压力会逐渐降低,压缩气体的压力降低后,压力降低后的压缩气体到达膨胀机内后无法满功率发电,进而限制发电系统输出总功的问题。
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排气组件(3)设有第一再热换热器(303),所述第一再热换热器(303)设于第一膨胀机(301)和所述恒压储气罐(2)之间,所述出气管路(302)和所述循环蓄热管路(402)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再热换热器(303)设置,所述第一再热换热器(303)与所述恒压储气罐(2)间设有调节阀(3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排气组件(3)包括第二膨胀机(304),所述第二膨胀机(304)设于出气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排气组件(3)设有第一再热换热器(303),所述第一再热换热器(303)设于第一膨胀机(301)和所述恒压储气罐(2)之间,所述出气管路(302)和所述循环蓄热管路(402)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再热换热器(303)设置,所述第一再热换热器(303)与所述恒压储气罐(2)间设有调节阀(3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排气组件(3)包括第二膨胀机(304),所述第二膨胀机(304)设于出气管路(302)上,所述第一膨胀机(301)和所述第二膨胀机(304)串联设置,所述第二膨胀机(304)适于连接发电机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再热换热器(305)和热量释放支路(404),所述第二再热换热器(305)设于第一膨胀机(301)和第二膨胀机(304)之间,所述热量释放支路(40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液分路(4022)连通,所述热量释放支路(404)和所述出气管路(302)分别穿过所述第二膨胀机(304)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分路(4022)朝向背离所述蓄热装置(401)的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二开关阀(406)、循环泵(407)、增压泵(408)和止回阀(40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进气组件(1),所述压缩进气组件(1)包括进气管路(102)、第一冷却换热器(103)和第一压缩机(101),所述进气管路(102)与所述恒压储气罐(2)连通,所述进气管路(102)上设有第一压缩机(101),所述进气管路(102)和所述循环蓄热管路(402)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冷却换热器(103)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春,徐玉杰,周学志,李文,陈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