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瓣膜支架及人工心脏瓣膜假体。
技术介绍
1、介入瓣膜置换术是一种微创伤瓣膜置换术,其原理是将人工心脏瓣膜假体装载于输送系统内,然后采用经导管的方式输送并释放至心脏内需置换的瓣膜处,利用人工心脏瓣膜假体替代原生瓣膜,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介入瓣膜置换术可以在不开胸、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治疗心脏瓣膜病,避免开胸、心脏停跳对患者造成的巨大创伤。
2、利用人工心脏瓣膜假体替代原生瓣膜时,应尽可能地使植入的人工心脏瓣膜对原生瓣膜周边组织的影响最低,例如对于替代原生三尖瓣时,人工心脏瓣膜不能对三尖瓣环附件的koch三角区域、冠状静脉窦、原生腱索造成损伤。而现有技术中,人工心脏瓣膜假体在植入后,一般是通过支架径向挤压瓣环来实现人工心脏瓣膜假体的锚固,但这种方式容易对瓣环等组织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瓣膜支架及人工心脏瓣膜假体,旨在通过改变人工心脏瓣膜假体的锚定方式,减少人工心脏瓣膜对瓣环等原生瓣膜周边组织的损伤。
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瓣膜支架,具有相对的流入端和流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瓣膜支架包括主支架和沿所述主支架的周向间隔排布并与所述主支架的外周面连接的多个夹合机构;所述夹合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到所述主支架的轴线的距离与所述主支架的外径的比为(1.5~2.5):1,所述第四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到所述主支架的轴线的距离与所述主支架的外径的比为(1.5~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包括至少一根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包括第一子杆和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瓣膜支架,具有相对的流入端和流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瓣膜支架包括主支架和沿所述主支架的周向间隔排布并与所述主支架的外周面连接的多个夹合机构;所述夹合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到所述主支架的轴线的距离与所述主支架的外径的比为(1.5~2.5):1,所述第四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到所述主支架的轴线的距离与所述主支架的外径的比为(1.5~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包括至少一根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包括第一子杆和第二子杆;所述第一子杆与所述主支架连接,并沿所述主支架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子杆与所述第一子杆远离所述主支架的一端连接,并沿靠近所述流出端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体包括多根第二杆件,每根所述第二杆件包括第三子杆和第四子杆,所述第三子杆与所述主支架连接,并沿所述主支架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四子杆与所述第三子杆远离所述主支架的一端连接,并沿靠近所述流入端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合机构的数量为2个~6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裙边支架,所述裙边支架连接于所述主支架的外周面上,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夹合机构靠近所述流入端的一侧,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夹体的所述第一部分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支架到所述主支架的轴线的最大距离与所述主支架的半径的比为(2.2~2.8):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瓣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多根沿所述主支架的周向间隔布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五子杆和第六子杆,所述第五子杆与所述主支架连接,并沿所述主支架的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毅炜,苏陆予,黎健明,刘世红,陈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