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保温,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物外墙内保温层结构。
技术介绍
1、墙体的内外保温是按复合保温结构中保温层所处的位置来划分的,可分为内保温(保温层在室内一侧),外保温(保温层在室外一侧),夹心保温(保温层在中间夹心)几种类型。从保温节能的角度看,外保温的优点较多,因此,国内外都极力主张发展外保温围护结构。但内保温在技术上较为简单、施工方便(无需搭建脚手架),对建筑物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具有施工进度快、造价相对较低等优点,在工程中也常被采用。
2、但是外墙内保温结构,由于存在结构热桥现象,容易导致局部结露,从而造成墙面发霉、开裂。同时由于外墙未做外保温,受到昼夜室外温差变化幅度较大的影响,热胀冷缩现象明显,在反复变化的应力作用下,内保温体系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极易发生空鼓和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建筑物外墙内保温层结构,通过所设置的导热层,将结构热桥的热量均匀分散,使各部位的温度相对均匀,减少结露现象以及热胀冷缩现象导致的空鼓和开裂现象。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外墙内保温层结构,包括沿着墙面敷设的导热层、水泥砂浆层、保温层以及内墙涂料;
3、墙面包括混凝土墙面和基层墙面;导热层沿着墙面的内侧敷设,其中在基层墙面处使用两层叠加的导热层进行敷设,混凝土墙面处使用单层的导热层进行敷设;
4、导热层为可弯折的柔性金属片层,导热层上均匀开设多个通孔;
5、使用水泥砂浆层
6、在水泥砂浆层一侧施工使保温层牢牢粘接,保温层完全固化干燥后涂上内墙涂料。
7、优选的,导热层由多个单体导热片组合拼接而成,导热片为矩形片状结构。
8、优选的,基层墙面处敷设的导热层与混凝土墙面处敷设的导热层处,单独铺贴一层导热片,用于连接两部分的导热层。
9、优选的,导热层上开设的通孔为圆形、条形或矩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0、优选的,导热层上通孔面积占整个导热层的面积不低于75%。
11、优选的,水泥砂浆层为橡胶改性水泥砂浆,其中添加的橡胶颗粒为15%。
12、优选的,保温层总厚度不低于20mm。
13、优选的,墙面外面涂抹防水砂浆或发泡聚氨酯并粘贴外墙饰面。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5、1、本技术由于针对性的设置导热层,在基层墙面处设置两侧叠加的导热层,而在混凝土墙面处设置单层的导热层,对于相同材质的导热层,其厚度越厚热阻率更大,因此吸热较快的混凝土墙面的热量能够更快的向基层墙面传递,从而使得墙面的各处温度相对均匀,减少结露现象以及热胀冷缩现象导致的空鼓和开裂现象。
16、2、导热层有多个单体导热片构成,且矩形片状结构,工人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将墙面整个贴敷上导热层,且对于边缘或者犄角处,可以方便的将导热片裁剪呈特定的形状,从而将导热层完整的覆盖在墙面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外墙内保温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墙面(1)敷设的导热层(2)、水泥砂浆层(3)、保温层(4)以及内墙涂料(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外墙内保温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热层(2)由多个单体导热片组合拼接而成,导热片为矩形片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外墙内保温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层墙面(12)处敷设的导热层(2)与混凝土墙面(11)处敷设的导热层(2)处,单独铺贴一层导热片,用于连接两部分的导热层(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外墙内保温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热层(2)上开设的通孔(21)为圆形、条形或矩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外墙内保温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热层(2)上通孔(21)面积占整个导热层(2)的面积不低于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外墙内保温层结构,其特征在于,保温层(4)总厚度不低于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外墙内保温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墙面(1)外面涂抹防水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外墙内保温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墙面(1)敷设的导热层(2)、水泥砂浆层(3)、保温层(4)以及内墙涂料(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外墙内保温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热层(2)由多个单体导热片组合拼接而成,导热片为矩形片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外墙内保温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层墙面(12)处敷设的导热层(2)与混凝土墙面(11)处敷设的导热层(2)处,单独铺贴一层导热片,用于连接两部分的导热层(2)。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毛,李德宽,陈绍伟,蒋胜,黄昌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