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中转站的堆场控制方法及其装置、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8180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7 1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中转站的堆场控制方法及其装置、电子设备,涉及自动化集装箱中转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外集卡作业指令,向待作业外集卡发送转运排队指令,按照转运排队队列将外集卡就位至固定场桥下的装卸停车位,由固定式场桥将集装箱从待作业外集卡上卸载,并装载至CRGV编组列车上,在检测任一转运子区内编组列车完成装箱,控制CRGV编组列车发车并行驶入堆场区的指定箱位,控制移动式场桥行驶至指定箱位,由移动式场桥完成CRGV编组列车中所有车辆中的装卸作业,在检测到完成CRGV编组列车的装卸作业后,发送回程指令。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集装箱公路中转站需要集卡深入堆场内部,场内驻留时间长,作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集装箱中转领域或其他相关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中转站的堆场控制方法及其装置、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集装箱公路中转站,起到与港口集装箱码头或铁路集装箱办理站衔接的作用,一般位于交通枢纽、铁路和公路干线附近,是一种专业化的物流园区类型,当前的自动化集装箱领域中,一般仅设计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未设计有集装箱公路中转站。

2、相关技术中,集装箱公路中转站堆场普遍采用内集卡或外集卡驶入箱区后通过场桥进行吊装的方式完成堆取箱作业的模式,堆场自动化水平不高,且这种作业模式存在多个弊端:1.不论是往来于集装箱公路中转站和腹地企业的外集卡,还是往来于拆装箱库场和集装箱堆场的内集卡,按常规集装箱堆场布置方式,集卡需深入堆场区内部,行驶路径长、速度慢(一般限速30km/h)且场内驻留时间长,交通事故发生概率高。2.鉴于道路相关规范对交叉路口视距、空间压迫感和能见度的要求,有人驾驶道路必须具备充足的通行和视野空间,特别是考虑到有人集卡车体庞大,其转弯半径和倒车状态占据较大空间,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堆场内道路占用较多堆场用地,降低了堆场的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中转站的堆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转运系统,所述转运系统分别与堆场区以及转运区对接,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CRGV编组列车发车并行驶入堆场区的指定箱位之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CRGV编组列车发送回程指令之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区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运子区在位于堆场区一侧布置所述固定式场桥,所述CRGV编组列车设置于所述固定式场桥下的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中转站的堆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转运系统,所述转运系统分别与堆场区以及转运区对接,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crgv编组列车发车并行驶入堆场区的指定箱位之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crgv编组列车发送回程指令之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区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运子区在位于堆场区一侧布置所述固定式场桥,所述crgv编组列车设置于所述固定式场桥下的中间位置,集卡装卸车位设置于所述固定式场桥下的两侧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通道为轨道式的转运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博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