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减阻与增效机制的高效低阻旋风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177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7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分离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集成减阻与增效机制的高效低阻旋风分离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上筒、中筒和收集桶,上筒、中筒和收集桶相互连通,上筒与收集桶位置固定,中筒在上筒与收集桶之间转动,收集桶用于收集分离后的颗粒物,所述上筒上连通设置有多个用于向上筒内供气的进气管;通过采用主动吸气的方式而非强制送气,可降低气流在进入设备内所产生的涡流和湍流现象,从而降低气流动能损耗,由于中筒处于主动旋转状态,因此其相对气流的转速更高,此时中筒内壁不会对气流的流动造成阻碍,反而会对气流产生摩擦助力,由此增强了气体的旋转流动效果,实现了减阻与增效的双重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离设备的,特别是涉及集成减阻与增效机制的高效低阻旋风分离器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电力和环保等领域,气固或气液两相流的分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过程,旋风分离器作为一种经典且广泛应用的分离设备,其基本原理依赖于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来实现颗粒物与流体的分离,然而,传统旋风分离器往往面临着分离效率与气流流动阻力之间的矛盾,即为了获得更高的分离效率,通常需要更强烈的旋转气流,而气流的增强会在设备内产生更强劲的涡流、湍流等现象,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较高的压力损失,进而增加了能量消耗和运营成本,如果降低气流强度,就会导致无法为固体颗粒提供足够的离心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集成减阻与增效机制的高效低阻旋风分离器,其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2、集成减阻与增效机制的高效低阻旋风分离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上筒、中筒和收集桶,上筒、中筒和收集桶相互连通,上筒与收集桶位置固定,中筒在上筒与收集桶之间转动,收集桶用于收集分离后的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集成减阻与增效机制的高效低阻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上筒(1)、中筒(2)和收集桶(3),上筒(1)、中筒(2)和收集桶(3)相互连通,上筒(1)与收集桶(3)位置固定,中筒(2)在上筒(1)与收集桶(3)之间转动,收集桶(3)用于收集分离后的颗粒物,所述上筒(1)上连通设置有多个用于向上筒(1)内供气的进气管(4),中筒(2)中部同轴设置有中间管(5),中间管(5)底部插入收集桶(3)内,中间管(5)顶部连通设置有上管(6),上管(6)顶部穿过上筒(1)并伸出,中间管(5)与中筒(2)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臂(7)连接,所述上管(6)内设置有支撑轴(8),支撑轴(8...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减阻与增效机制的高效低阻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上筒(1)、中筒(2)和收集桶(3),上筒(1)、中筒(2)和收集桶(3)相互连通,上筒(1)与收集桶(3)位置固定,中筒(2)在上筒(1)与收集桶(3)之间转动,收集桶(3)用于收集分离后的颗粒物,所述上筒(1)上连通设置有多个用于向上筒(1)内供气的进气管(4),中筒(2)中部同轴设置有中间管(5),中间管(5)底部插入收集桶(3)内,中间管(5)顶部连通设置有上管(6),上管(6)顶部穿过上筒(1)并伸出,中间管(5)与中筒(2)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臂(7)连接,所述上管(6)内设置有支撑轴(8),支撑轴(8)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扇叶(9),支撑轴(8)底部固定在中间管(5)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减阻与增效机制的高效低阻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1)内的上管(6)外壁上设置有挡风环(10),挡风环(10)的圆周外壁由位于上侧的圆柱部和位于侧的锥形部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减阻与增效机制的高效低阻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并且进气管(4)的形状为弧形,进气管(4)与上筒(1)的连接位置沿上筒(1)内壁切向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减阻与增效机制的高效低阻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2)的底部设置为收口区(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减阻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海峰曹海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吉能达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