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活补热的绿氨合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8134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7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灵活补热的绿氨合成系统,属于合成氨技术领域,包括:合成气混合器、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开工电炉、氨合成塔、第四管线、锅炉水换热装置、热交换器、第五管线、冷却装置、氨分离器和液氮储罐,合成气混合器与热交换器连通,热交换器与氨合成塔顶端连通,第三管线分别与第二管线和氨合成塔顶端连通,开工电炉安装在第三管线上,第四管线分别与氨合成塔底端连通和热交换器连通,锅炉水换热装置安装在第四管线上,第五管线分别与热交换器和氨分离器连通,冷却装置安装在第五管线上,氨分离器与液氮储罐管线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受风光等新能源电力波动性影响,低负荷运行时,对系统灵活补热以以激活或维持催化剂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成氨,尤其涉及一种灵活补热的绿氨合成系统


技术介绍

1、绿氨合成主要依赖于绿色制氨技术,这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电解水制氢及空气分离制氮,再通过哈伯法合成氨的过程。这种技术被称为“绿色制氨”或“可再生氨”,旨在通过全程使用可再生能源来减少传统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绿氨合成装置,受风光等新能源电力波动性影响,会有较长低负荷运行区间。催化剂采用铁基催化剂,低负荷运行以及开车时,催化剂活性低,从而影响合成氨的生产效率。两种运行工况,一是开工时原料气温度较低,需短时间大量补热;二是低负荷运行情况(10%-35%)下长时间少量补热。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一种能够进行补热以激活或维持催化剂活性的绿氨合成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灵活补热的绿氨合成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灵活补热的绿氨合成系统,包括:合成气混合器、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开工电炉、氨合成塔、第四管线、锅炉水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灵活补热的绿氨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气混合器(1)、第一管线(2)、第二管线(3)、第三管线(4)、开工电炉(5)、氨合成塔(6)、第四管线(7)、锅炉水换热装置、热交换器(8)、第五管线(9)、冷却装置、氨分离器(10)和液氮储罐(11),所述合成气混合器(1)通过所述第一管线(2)与所述热交换器(8)连通,所述热交换器(8)通过所述第二管线(3)与所述氨合成塔(6)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三管线(4)一端通过三通与所述第二管线(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氨合成塔(6)的顶端连通,所述开工电炉(5)安装在所述第三管线(4)上,所述第四管线(7)一端与所述氨合成塔(6)的底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灵活补热的绿氨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气混合器(1)、第一管线(2)、第二管线(3)、第三管线(4)、开工电炉(5)、氨合成塔(6)、第四管线(7)、锅炉水换热装置、热交换器(8)、第五管线(9)、冷却装置、氨分离器(10)和液氮储罐(11),所述合成气混合器(1)通过所述第一管线(2)与所述热交换器(8)连通,所述热交换器(8)通过所述第二管线(3)与所述氨合成塔(6)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三管线(4)一端通过三通与所述第二管线(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氨合成塔(6)的顶端连通,所述开工电炉(5)安装在所述第三管线(4)上,所述第四管线(7)一端与所述氨合成塔(6)的底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8)连通,所述锅炉水换热装置安装在所述第四管线(7)上,所述第五管线(9)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8)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氨分离器(10)连通,所述冷却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五管线(9)上,所述氨分离器(10)与所述液氮储罐(11)管线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活补热的绿氨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水换热装置包括锅炉水换热器(12)、锅炉水给水管线(13)和锅炉水回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升李昌伦李京光刘大为刘成良邓红武孙翔杨哲林
申请(专利权)人:能建绿色氢氨新能源松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