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板夹持、翻转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8102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7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轨道板夹持、翻转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包括:机架,包括横架;第一伸缩臂,包括第一立杆和第一横杆;第二伸缩臂,包括第二立杆和第二横杆;第一伸缩臂和第二伸缩臂可以在横架内相互错动,进而能够调整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间的水平距离;第一旋转梁通过第一旋转轴与第一立杆连接,并且可以沿第一旋转轴的轴心旋转;第二旋转梁通过第二旋转轴与第二立杆连接,并且可以沿第二旋转轴的轴心旋转;在第一旋转梁上设置第一夹持装置;在第二旋转梁上设置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相对设置,能够对轨道板进行夹持和翻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手,具体涉及一种轨道板夹持、翻转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用于高铁的轨道板需求量逐渐增大,进而现阶段对轨道板的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轨道板制造过程中,当脱模作业完成后,轨道板的背面朝上,需要将轨道板翻转180°呈正面朝上的状态,这样有利于后续检查、封锚和水中养护。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先将轨道板两侧的4个吊耳用8个螺栓进行安装,采用吊具将轨道板从脱模车上吊至翻板区,再采用起重机通过钢丝绳将安装在轨道板一侧的吊耳吊起,随着起升并移动吊车,将轨道板进行翻转,翻转完成后还需要将钢丝绳穿入另外两个吊耳,再吊至封锚区,上述工艺工序繁杂,需配备的工作人员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一旦操作不慎易会导致轨道板磕碰或掉落的风险,且轨道板脱膜后的翻转存在人工和时间成本高、效率低、安全系数低且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2、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基于此,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快速、集成化的轨道板自动夹持、翻转装置成为现阶段的重点内容。

/>

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板夹持、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夹持、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相对的面均设置一排直齿;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之间设置与地面垂直的电机(6),所述电机(6)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中心;在所述电机(6)的另一端设置与所述直齿对应的齿轮,所述齿轮与电机(6)同轴设置,且所述齿轮长度与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的高度对应;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通过所述齿轮能够进行啮合错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夹持、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夹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板夹持、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夹持、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相对的面均设置一排直齿;在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之间设置与地面垂直的电机(6),所述电机(6)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中心;在所述电机(6)的另一端设置与所述直齿对应的齿轮,所述齿轮与电机(6)同轴设置,且所述齿轮长度与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的高度对应;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通过所述齿轮能够进行啮合错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夹持、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板夹持、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4-1)包括:在所述第一旋转梁(2-1)内相对设置的第一齿条(12)和第二齿条(13);所述第一齿条(12)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齿条(13)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一旋转梁(2-1)长度的1/2;第一固定齿轮(5-1)设置在所述第一齿条(1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齿条(13)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齿条(12)和所述第二齿条(13)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齿轮(5-1)相对错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板夹持、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16)、所述第二夹具(17)、所述第三夹具和所述第四夹具均包括:两个平行于地面设置的夹板(18);在两个所述夹板(18)的侧面设置垂直于地面的连接板(19),用于连接两个所述夹板(18);所述连接板(19)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李春林陈晓鹏董贺于忠新林涛皮寿坤魏强倪奎元韩宇刘大勇徐吉瀚宋天淼赵金涛苏日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九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