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电式智能水动力施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017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7 13:21
本技术属于农田灌溉设备技术领域,提供自发电式智能水动力施肥器,包括主管路,主管路上连通有主电磁阀,主管路的一端与灌溉管道连接,另一端内部设置有流量计;若干肥料泵送组件,肥料泵送组件包括支管,若干支管的两端分别与主管路连通,支管内设置有水驱动转动件,支管上设置有若干水泵,水驱动转动件驱动若干水泵转动;肥料进料接头组件,肥料进料接头组件包括连通在主管路上的进水管,进水管内设置有浓度计,进水管上连通有支管机构,若干水泵与支管机构连通;发电组件,发电组件包括水驱动发电机构,水驱动发电机构用于提供电力。本技术可以精准调控肥料浓度,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控制并可支持同时输送不同的肥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田灌溉设备,尤其涉及自发电式智能水动力施肥器


技术介绍

1、水肥一体化技术,指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管道系统供水、供肥。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

2、水动力施肥器是水肥一体化施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装置之一,通过减小主管路上阀门的打开角度可使流入支管中的水流量增大,从而利用灌溉水的流速产生吸收肥料的动力,将水肥通过吸管吸到主管路内与灌溉水混合,实现供水、供肥。但是现有的水动力施肥器上的阀门为手动调节,流入到支管中的水流大小不能精准调节,故对肥料的吸收能力控制不够精准,无法精准调控灌溉水中肥料的浓度,无法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控制。同时,现有的水动力施肥器只能同时吸收单一肥料进入灌溉水中,无法同时向灌溉管中输送不同种类的肥料。


技术实现思路p>

1、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发电式智能水动力施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式智能水动力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1)上连通有前级套环(7)和后级套环(8),所述前级套环(7)和所述后级套环(8)分别位于所述主电磁阀(30)的两端,所述前级套环(7)上连通有若干前级接管(33),所述后级套环(8)上连通有若干后级接管(9),所述支管(14)的侧壁两端分别连通有前级接头(12)和后级接头(13),一所述支管(14)上的所述前级接头(12)、后级接头(13)分别与一所述前级接管(33)、一所述后级接管(9)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电式智能水动力施...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发电式智能水动力施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式智能水动力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1)上连通有前级套环(7)和后级套环(8),所述前级套环(7)和所述后级套环(8)分别位于所述主电磁阀(30)的两端,所述前级套环(7)上连通有若干前级接管(33),所述后级套环(8)上连通有若干后级接管(9),所述支管(14)的侧壁两端分别连通有前级接头(12)和后级接头(13),一所述支管(14)上的所述前级接头(12)、后级接头(13)分别与一所述前级接管(33)、一所述后级接管(9)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电式智能水动力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级接管(33)和所述后级接管(9)上分别连通有前级电磁阀(10)和后级电磁阀(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式智能水动力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驱动转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支管(14)内的传动轴(16),所述传动轴(16)上沿所述传动轴(16)的轴线方向固定连接有若干叶轮(15),若干所述叶轮(15)位于所述支管(14)的中部,所述传动轴(16)与所述水泵(17)的输入轴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式智能水动力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机构包括连通在所述进水管(20)远离所述主管路(1)一端的连接盒(21),所述连接盒(21)上连通有若干进水支管(22),若干所述进水支管(22)上分别连通有肥料电磁阀(31),一所述水泵(17)的出水口(19)通过管路与一所述进水支管(22)连通,所述进水支管(22)上设置有排气部,所述肥料电磁阀(31)设置在所述排气部与所述连接盒(2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雯雯刘瑞敏陈宏波韩福宾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