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异性吸附野黄芩苷的大孔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8012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7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所述树脂为白色半透明的球形结构,含水率为55%‑70%,粒径分布为0.425‑1.00mm,比表面积为560‑750m<supgt;2</supgt;/g,孔径集中分布在10‑30nm区域,平均孔径为9.35‑10.35nm。所述树脂为白色半透明的球形结构,含水率为55%‑70%,粒径分布为0.425‑1.00mm,比表面积为560‑750m<supgt;2</supgt;/g,孔径集中分布在10‑30nm区域,平均孔径为9.35‑10.35nm。该树脂具有高空隙率、高比表面积,树脂孔径分布均匀的特征。在同等由灯盏细辛提取、层析纯化制备野黄芩苷的工艺流程中,该树脂(野黄芩苷吸附率90.12%、产物含量90.33%)较工业常用大孔吸附树脂ADS‑2(野黄芩苷吸附率19.16%、产物含量73.20%)、HPD450(野黄芩苷吸附率21.34%、产物含量81.38%)、AB‑8(野黄芩苷吸附率15.01%、产物含量79.11%)、D101(野黄芩苷吸附率10.29%、产物含量78.68%)纯化效率更高,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异性吸附野黄芩苷的大孔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聚氨酯多孔材料基于其三维多孔化学结构,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优异等特点在国内外科学界一直备受关注。聚氨酯含有大量的端基官能团,具有较高的相容性使其应用于层析填料领域也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2、野黄芩苷为菊科植物灯盏细辛中发挥主要生物活性的黄酮类成分,是灯盏细辛中提取分离所得的提取物,具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从而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病变、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肝功能损害等多种疾病,是灯盏细辛和灯盏细辛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成分。

3、野黄芩苷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拮抗超氧化反应、干预炎性反应、调节内皮功能、干预细胞凋亡和胶原表达等多种作用,但是其目前的常见剂型口服生物利用度、起效时间等方面存有缺陷,此外难以得到高纯度的提取物,因此,在灯盏花素的提取分离、剂型改进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异性吸附野黄芩苷的大孔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白色半透明的球形结构,含水率为55%-70%,粒径分布为0.425-1.00mm,比表面积为560-750m2/g,孔径集中分布在10-30nm区域,平均孔径为9.35-10.35nm。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性吸附野黄芩苷的大孔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异性吸附野黄芩苷的大孔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双端羟基化合物为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乙二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异性吸附野黄芩苷的大孔聚氨酯树脂的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异性吸附野黄芩苷的大孔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白色半透明的球形结构,含水率为55%-70%,粒径分布为0.425-1.00mm,比表面积为560-750m2/g,孔径集中分布在10-30nm区域,平均孔径为9.35-10.35nm。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性吸附野黄芩苷的大孔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异性吸附野黄芩苷的大孔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双端羟基化合物为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乙二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异性吸附野黄芩苷的大孔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交联剂为丙三醇、海藻酸钠、二羟甲基丙酸或甘露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异性吸附野黄芩苷的大孔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硝基化合物为尿素、5-硝基-1,3–二苯酚或4-羟基-3-硝基苯甲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秀张红夏张文亚苗晓雪
申请(专利权)人:楚雄云植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