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实验试模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混凝土制模脱模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混凝土试块脱模方法,以人工脱模和冲击式脱模为主。
2、人工脱模是靠人力碰撞载有试块的试模,在碰撞力作用下使试块与试模分离,脱模效率较低,对人力资源利用率低下。在脱模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试块棱角损伤,使得成型试块产生缺陷,同时对混凝土试块的钢模也有较大的磨损,影响试模的使用寿命。脱模后得到有缺陷的试块会对后期试验产生影响,影响混凝土的检测性能和试验的准确性。
3、冲击式脱模主要以气压和液压冲击的方式使试块和试模分离,但试模上开有冲击孔,需在预留孔洞上方遮盖胶带以防止漏浆。即便如此,实际操作中试模漏浆仍较常见。同时,冲击式脱模需要整套的液压和气压装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混凝土制模脱模一体化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不会对试块造成较大的损伤,提升脱模效率。
2、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混凝土制模脱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充气泵盖(2)和底盖(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混凝土制模脱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泵盖(2)包括泵体(2.1)和连接体(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混凝土制模脱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2.1)内设有用于泵体(2.1)复位的弹簧(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混凝土制模脱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2.1)和连接体(2.2)通过卡扣(8)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混凝土制模脱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混凝土制模脱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充气泵盖(2)和底盖(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混凝土制模脱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泵盖(2)包括泵体(2.1)和连接体(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混凝土制模脱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2.1)内设有用于泵体(2.1)复位的弹簧(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混凝土制模脱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2.1)和连接体(2.2)通过卡扣(8)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混凝土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朝华,王远欣,何德凤,蔡思琪,陈宇华,罗连菌,龚波,蔡飘洋,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