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插座,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插座。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电力轨道上设有插座,插座插装在电力轨道上,并且可以沿着电力轨道左右移动,且插座的数量还能根据用户需求增减,以实现电力轨道供电给插座,然后,将电器的插头插在插座的插孔中,电器即可从适配器中取电。
2、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5048156a于2015年公开了一种插片式移动插座,具体公开了包括壳体、取电单元和插片,取电单元设于壳体内,插片与壳体连接,并与取电单元电连接,插片上设有至少两个弹性导体触点,插座使用时,插片插入电力导轨中,弹性导体触点与电力导轨内的火线、地线和零线抵接取电。插片由两块绝缘板夹设导电体组成,导电体设有至少两条,其一端露出绝缘板表面形成弹性导体触点,另一端与取电单元电连接。上述公开的专利文献中,插片容易出现在长时间后,弹性导体触点与火线、地线和零线出现接触不良的缺陷。
3、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轨道插座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插舌通过导电结构可实现与电力轨稳定接触连接。
2、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轨道插座,包括插座主体,所述插座主体上设有与电力轨道配合的插舌,所述插舌上设有与电力轨道内的导电铜管接触连接的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包括火线触片、零线触片和地线触片,所述火线触片和所述零线触片设置在所述插舌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零线触片设置在所述插舌另一侧面上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火线触片和所述零线触片通过所述第一凸
3、所述火线触片、所述零线触片和所述地线触片在所述插舌上均错位设置。
4、所述导电结构至少设有两组,至少两组所述导电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插舌的两侧面上并前后对称设置。
5、所述插舌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插舌通过所述弹性卡扣插装固定在所述电力轨道内。
6、所述插座主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和所述插舌之间设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所述插舌上,所述第二卡扣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插舌安装在所述底壳上时,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配合连接。
7、所述底壳上设有供所述插舌穿过的通孔。
8、所述轨道插座还包括取电结构,所述取电结构包括固定座、火线铜套、零线铜套和地线铜套,所述火线铜套、所述零线铜套和所述地线铜套均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火线铜套和所述零线铜套分别设有连接铜片,所述火线触片、所述零线触片通过所述连接铜片与所述火线铜套和所述零线铜套电性连接,所述地线触片与所述地线铜套电性连接。
9、所述插座主体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供电器插头配合连接的插槽,所述轨道插座还包括安全保护结构,所述安全保护结构包括保护门外套和安全保护组件,所述安全保护组件安装在所述保护门外套上,所述安全保护组件包括二极插保护门和三极插保护门,所述二极插保护门和所述三极插保护门可在所述保护门外套上位移。
10、所述二极插保护门和三极插保护门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
11、上述实施例的一种轨道插座,包括插座主体,插座主体上设有与电力轨道配合的插舌,插舌上设有与电力轨道内的导电铜管接触连接的导电结构,导电结构包括火线触片、零线触片和地线触片,火线触片和零线触片设置在插舌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零线触片设置在插舌另一侧面上设有第二凸起部,火线触片和零线触片通过第一凸起部、零线触片通过第二凸起部与导电铜管接触配合。具体地,通过优化插舌和导电结构设计,可以显著增强接触点的可靠性和整体的电气连接稳定,减少因接触不良导致的电力中断和电力损耗,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安全性,插舌通过导电结构可实现与电力轨稳定接触连接,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设计增加与导电铜管的接触面积,提高接触稳定性并减少因振动或移动导致的接触不良,使得火线触片、零线触片和地线触片的配置允许有效地从电力轨道的导电铜管中取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主体(1),所述插座主体(1)上设有与电力轨道(2)配合的插舌(3),所述插舌(3)上设有与电力轨道(2)内的导电铜管(201)接触连接的导电结构(4),所述导电结构(4)包括火线触片(401)、零线触片(402)和地线触片(403),所述火线触片(401)和所述零线触片(402)设置在所述插舌(3)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404),所述零线触片(402)设置在所述插舌(3)另一侧面上设有第二凸起部(405),所述火线触片(401)和所述零线触片(402)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404)、所述零线触片(402)通过所述第二凸起部(405)与所述导电铜管(201)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触片(401)、所述零线触片(402)和所述地线触片(403)在所述插舌(3)上均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4)至少设有两组,至少两组所述导电结构(4)分别设置在所述插舌(3)的两侧面上并前后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主体(1)包括底壳(101),所述底壳(101)和所述插舌(3)之间设有卡扣结构(5),所述卡扣结构(5)包括第一卡扣(501)和第二卡扣(502),所述第一卡扣(501)设置在所述插舌(3)上,所述第二卡扣(502)设置在所述底壳(101)上,所述插舌(3)安装在所述底壳(101)上时,所述第一卡扣(501)与所述第二卡扣(502)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01)上设有供所述插舌(3)穿过的通孔(10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插座还包括取电结构(6),所述取电结构(6)包括固定座(601)、火线铜套(602)、零线铜套(603)和地线铜套(604),所述火线铜套(602)、所述零线铜套(603)和所述地线铜套(604)均安装在所述固定座(601)上,所述火线铜套(602)和所述零线铜套(603)分别设有连接铜片(605),所述火线触片(401)、所述零线触片(402)通过所述连接铜片(605)与所述火线铜套(602)和所述零线铜套(603)电性连接,所述地线触片(403)与所述地线铜套(604)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主体(1)还包括外壳(102),所述外壳(102)上设有供电器插头配合连接的插槽(1021),所述轨道插座还包括安全保护结构(7),所述安全保护结构(7)包括保护门外套(701)和安全保护组件(702),所述安全保护组件(702)安装在所述保护门外套(701)上,所述安全保护组件(702)包括二极插保护门(7021)和三极插保护门(7022),所述二极插保护门(7021)和所述三极插保护门(7022)可在所述保护门外套(701)上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插保护门(7021)和三极插保护门(7022)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70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主体(1),所述插座主体(1)上设有与电力轨道(2)配合的插舌(3),所述插舌(3)上设有与电力轨道(2)内的导电铜管(201)接触连接的导电结构(4),所述导电结构(4)包括火线触片(401)、零线触片(402)和地线触片(403),所述火线触片(401)和所述零线触片(402)设置在所述插舌(3)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404),所述零线触片(402)设置在所述插舌(3)另一侧面上设有第二凸起部(405),所述火线触片(401)和所述零线触片(402)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404)、所述零线触片(402)通过所述第二凸起部(405)与所述导电铜管(201)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触片(401)、所述零线触片(402)和所述地线触片(403)在所述插舌(3)上均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4)至少设有两组,至少两组所述导电结构(4)分别设置在所述插舌(3)的两侧面上并前后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舌(3)上设有弹性卡扣(301),所述插舌(3)通过所述弹性卡扣(301)插装固定在所述电力轨道(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主体(1)包括底壳(101),所述底壳(101)和所述插舌(3)之间设有卡扣结构(5),所述卡扣结构(5)包括第一卡扣(501)和第二卡扣(502),所述第一卡扣(501)设置在所述插舌(3)上,所述第二卡扣(502)设置在所述底壳(101)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森力瀚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