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作业,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及其带水修复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给排水地下处理厂主要包括地下净水厂,不同于地上净水厂,受地势条件和渗流效应影响,地下净水厂无法在整体排干后进行加固和修复。并且,地下净水厂的能见度差且可供人员活动的空间较小,针对地下净水厂池壁的修复和加固,往往需要安排工人下池体中进行潜水作业。这类池内的水体本身或挥发的气体具有一定毒性且水下环境能见度差,尤其是地下净水厂池中絮凝池、沉淀池、滤池这类水体成分复杂的池,潜水作业极易发生工程事故。此外,地下净水厂蓄水构筑物部分含有推流器、刮泥器等设备,会加剧潜水作业的危险性。
2、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专门用于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的专业装置或施工方法。因此,提供一种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及其带水修复施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及其带水修复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第一方面,为了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包括真空吸盘系统、隔离仓、有害气体监测仪、抽水装置和监测终端;隔离仓的顶面及朝向地下净水厂池壁的侧面镂空,真空吸盘系统的吸盘部分设置于隔离仓镂空侧面的外沿,真空吸盘系统的负压及过滤部分设置于地下净水厂的处理池外,并且真空吸盘系统的负压及过滤部分连通于真空吸盘系统的吸盘部分;有害气体监测仪设置于隔离仓内部且无线通信连接于监测终端;抽水装置的抽水端设
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隔离仓能够通过真空吸盘系统吸附在待修复池壁上,并通过抽水装置排出隔离仓内的水,从而创造了一个较小的无水空间,并提供给施工人员对待修复池壁进行修复,使施工人员与池体中的污水隔离开来,期间还会对隔离仓的有害气体含量进行监测,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4、优选的,真空吸盘系统的吸盘部分包括“u”型吸盘和吸盘框架,真空吸盘系统的负压及过滤部分包括真空泵和用于滤除水分的真空过滤桶;吸盘框架固定连接于隔离仓镂空侧面的仓边;“u”型吸盘设置于吸盘框架内且吸盘侧朝向地下净水厂池壁,“u”型吸盘通过真空过滤桶连通于真空泵的负压吸收端。
5、优选的,真空吸盘系统的吸盘部分还包括多个圆形吸盘;圆形吸盘的吸口朝向地下净水厂池壁;多个圆形吸盘设置于吸盘框架内,“u”型吸盘设置有内外双层,圆形吸盘位于“u”型吸盘的夹层中;圆形吸盘和“u”型吸盘均开设有吸附孔,各吸附孔之间的流道相互连通。
6、优选的,各吸附孔之间的流道纵横交错,呈“田”字型。
7、优选的,还包括真空压力传感器,真空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监测端设置于真空过滤桶内,真空压力传感器无线通信连接于监测终端。
8、优选的,还包括爬梯、有机玻璃板和照明装置,爬梯和照明装置均设置于隔离仓的内壁;有机玻璃板设置于隔离仓镂空面的对面。
9、优选的,还包括吊索,多根吊索固定连接于隔离仓的顶端。
10、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感应吊索拉力的应力传感器,应力传感器无线通信连接于监测终端。
11、优选的,还包括滚轮装置,滚轮装置设置于隔离仓的底部。
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地下净水厂池壁带水修复施工方法,该方法采用上述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本专利技术方法包括:
13、s10:采用长柄工具初步清理待修复池壁的附着物;
14、s20:将隔离仓吊装至待修复池壁,使隔离仓的镂空侧壁与待修复池壁紧贴;
15、s30:开启真空吸盘系统的负压及过滤部分,直至真空度达到预设值后,再开启抽水泵将隔离仓内的水排出;
16、其中,真空吸盘系统的负压及过滤部分和抽水泵在开启后持续运行;
17、s40:待隔离仓内的液面下降至待修复池壁完全露出时,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待修复池壁;
18、s50:待隔离仓内的水完全排出后,判断由预设传感器获取的有害气体数据、吊索应力、真空度是否达到预设标准;若是,执行步骤s60,若否,回到步骤s40;
19、s60:通报作业人员进入隔离仓修复待修复池壁。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本专利技术装置高效投入使用,其中步骤s10的执行,能够初步冲刷掉附着物,以避免大颗粒胶体、杂质或固定进入真空吸盘系统的流道中。
21、本专利技术至少存在以下优点:
22、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对真空吸盘系统进行了改进,其中“u”型吸盘、圆形吸盘和吸附孔,此类多层吸盘设计能够提高隔离仓的隔水效果。
23、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使本专利技术水下修复隔离仓高效投入使用,且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吸盘系统(1)、隔离仓(2)、有害气体监测仪(31)、抽水装置和监测终端(34);所述隔离仓(2)的顶面及朝向地下净水厂池壁的侧面镂空,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吸盘部分设置于所述隔离仓(2)镂空侧面的外沿,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负压及过滤部分设置于地下净水厂的处理池外,并且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负压及过滤部分连通于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吸盘部分;所述有害气体监测仪(31)设置于所述隔离仓(2)内部且无线通信连接于所述监测终端(34);所述抽水装置的抽水端设置于所述隔离仓(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吸盘部分包括“U”型吸盘(11)和吸盘框架,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负压及过滤部分包括真空泵(15)和用于滤除水分的真空过滤桶(16);所述吸盘框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隔离仓(2)镂空侧面的仓边;所述“U”型吸盘(11)设置于所述吸盘框架内且吸盘侧朝向地下净水厂池壁,所述“U”型吸盘(11)通过所述真空过滤桶(16)连通于所述真空泵(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吸盘部分还包括多个圆形吸盘(12);所述圆形吸盘(12)的吸口朝向地下净水厂池壁;多个所述圆形吸盘(12)设置于所述吸盘框架内,所述“U”型吸盘(11)设置有内外双层,所述圆形吸盘(12)位于所述“U”型吸盘(11)的夹层中;所述圆形吸盘(12)和所述“U”型吸盘(11)均开设有吸附孔(13),各吸附孔(13)之间的流道(14)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吸附孔(13)之间的流道(14)纵横交错,呈“田”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压力传感器(33),所述真空压力传感器(33)的压力监测端设置于所述真空过滤桶(16)内,所述真空压力传感器(33)无线通信连接于所述监测终端(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爬梯(23)、有机玻璃板(24)和照明装置(25),所述爬梯(23)和所述照明装置(25)均设置于所述隔离仓(2)的内壁;所述有机玻璃板(24)设置于所述隔离仓(2)镂空面的对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索(22),多根所述吊索(22)固定连接于所述隔离仓(2)的顶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感应所述吊索(22)拉力的应力传感器(32),所述应力传感器(32)无线通信连接于所述监测终端(3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轮装置(26),所述滚轮装置(26)设置于所述隔离仓(2)的底部。
10.一种地下净水厂池壁带水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吸盘系统(1)、隔离仓(2)、有害气体监测仪(31)、抽水装置和监测终端(34);所述隔离仓(2)的顶面及朝向地下净水厂池壁的侧面镂空,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吸盘部分设置于所述隔离仓(2)镂空侧面的外沿,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负压及过滤部分设置于地下净水厂的处理池外,并且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负压及过滤部分连通于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吸盘部分;所述有害气体监测仪(31)设置于所述隔离仓(2)内部且无线通信连接于所述监测终端(34);所述抽水装置的抽水端设置于所述隔离仓(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吸盘部分包括“u”型吸盘(11)和吸盘框架,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负压及过滤部分包括真空泵(15)和用于滤除水分的真空过滤桶(16);所述吸盘框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隔离仓(2)镂空侧面的仓边;所述“u”型吸盘(11)设置于所述吸盘框架内且吸盘侧朝向地下净水厂池壁,所述“u”型吸盘(11)通过所述真空过滤桶(16)连通于所述真空泵(15)的负压吸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净水厂池壁水下修复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盘系统(1)的吸盘部分还包括多个圆形吸盘(12);所述圆形吸盘(12)的吸口朝向地下净水厂池壁;多个所述圆形吸盘(12)设置于所述吸盘框架内,所述“u”型吸盘(11)设置有内外双层,所述圆形吸盘(12)位于所述“u”型吸盘(11)的夹层中;所述圆形吸盘(12)和所述“u”型吸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超,吴炯晖,孟辉,陈海英,李波,彭俊青,李明,李志生,华佳才,沈亚宇,匡浩鑫,史平文,王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