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福强专利>正文

一种扯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827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4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扯伞,属于伞具技术领域,包括伞柄和伞面,伞面上张设有用于支撑的伞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扯伞,通过拉杆的向下拉动,带动与伞盘同步下滑,并配合上提拉绳对伞骨以及伞面的上端面进行拉扯,同时还通过下限位绳对伞面的下端面进行拉扯,实现伞骨的整体翻转,进而通过对伞盘的“拉盘驱动”带动伞面向外展开进行遮风挡雨;同时还通过往复电机和链条的传动对伞盘进行升降驱动,使该扯伞不仅可以手拉驱动,使伞骨以及伞面随之展开;最终通过下限位绳和上提拉绳取代传统副伞骨的支撑,直接对伞面进行拉扯展开,降低了伞具的整体重量和负担,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了副伞骨因为变形、弯曲导致伞不能进行正常开合的风险,提升了伞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伞具,具体涉及一种扯伞


技术介绍

1、伞的结构就像它的字形一样,包括伞面、伞骨架和伞柄,伞面是雨伞最外层的部分,通常由防水材料制成,如尼龙布、绸布、塑料布等,用于遮挡雨水和防晒;伞骨架是支撑伞面的结构,由多根伞骨和连接它们的副伞骨组成,伞骨通常由金属(如钢、铝)或塑料制成,它们使伞能够折叠和撑开;伞柄是连接伞面和手柄的部分,提供了伞具整体的结构支撑,这些部分共同协作,使得雨伞能够发挥其遮风挡雨的功能。

2、现有的伞一般都是通过副伞骨支撑伞骨,再由伞骨支撑伞面,所以都可以定义为“撑伞”,每一处伞面的支撑都需要副伞骨配合伞骨来进行,副伞骨的存在会使得雨伞的整体重量增加,增加负担,同时副伞骨的增设也需要更多的材料和更复杂的工艺,带来生产成本的上升,过多的副伞骨还会使得伞的设计更加复杂和笨重,副伞骨的变形、弯曲导致伞不能进行正常开合,也是目前伞具丧失功能性的一个主要原因,降低了伞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扯伞,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扯伞,包括伞柄(1)和伞面(2),所述伞面(2)上张设有用于支撑的伞骨(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扯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提拉绳(7)替换为金属材质的支杆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伞柄(1)顶端和所述伞骨(3)中部保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扯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底端一体设有手柄,所述伞柄(1)底端外圆周壁开槽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和所述手柄相适配并进行插接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扯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2)呈蝶翼波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扯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绳(6)和所述上提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扯伞,包括伞柄(1)和伞面(2),所述伞面(2)上张设有用于支撑的伞骨(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扯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提拉绳(7)替换为金属材质的支杆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伞柄(1)顶端和所述伞骨(3)中部保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扯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底端一体设有手柄,所述伞柄(1)底端外圆周壁开槽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和所述手柄相适配并进行插接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扯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2)呈蝶翼波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扯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绳(6)和所述上提拉绳(7)的数量均为双数且数量一致,所述下限位绳(6)和所述上提拉绳(7)错位设置并分别对所述伞面(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进行对向拉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扯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柄(1)底部装配有往复电机并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福强
申请(专利权)人:吴福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